說曹操,曹操到。
剛提到張吉午,外頭小太監就來稟報“順天府尹張大人求見”
康熙這是長了一對順風耳嗎知道朕要宣他入宮
還沒等他喊進,外頭又報“太子求見”
康熙這倆怎么還湊一塊兒了
康熙放下手中的證詞,將胤礽招到身邊“你怎么跟張大人湊一塊了”
胤礽搖頭“并非湊一塊。兒臣要來尋汗阿瑪,剛好在門口碰上張大人。”
“尋朕可是有事”
康熙有些訝異,別看胤礽平時在他身邊孩子氣了些,卻是個懂得分寸的。胤祚剛去,他這邊正焦頭爛額,以胤礽的性子,連每日來御書房的功課,今兒都遣人告了假,怎會突然跑過來。必然是有事,且這事恐還不小。
“本來是有事。現在見到張大人,兒臣便沒事了。”
康熙更覺奇怪。
胤礽又道“兒臣宮外鋪子里的管事在坊間聽到些消息,覺得不太正常。他們都知我的身份,便想辦法傳了個訊息給我。想來張大人入宮,為的也是這個。”
張吉午站了出來“啟稟皇上,微臣進宮確實是因為坊間的一些傳言。今日午后,微臣回府小歇,聽家中采買的婆子與夫人閑話,說是外頭都在傳牛痘不安全,言牛痘根本不是什么預防天花的藥物,就是天花。夫人當時還笑罵說全是無稽之談。
“可微臣覺得不太對勁。牛痘出世已有數年,這些年在民間聲譽向來不錯,很得百姓信任,這話從何而來。因此找了那婆子來問,婆子說是經常給府上送菜的農戶說的。聽那農戶的意思,也是從街面上聽來的。
“微臣當下派人去查,發現此等言論并非是少數幾個人在說,流傳性頗廣。尤其酒館茶樓已隱隱可見談論者。甚至還傳出”
張吉午一頓,偷偷覷了眼康熙的面色,接著道“傳出六阿哥就是因牛痘死的。更有許多說法。一則說朝廷手中有兩種牛痘,一種是真的,可預防天花。一種是假的,接種后會感染天花。六阿哥就是因為誤種了第二種,才沒挺過去。
“一則說朝廷的牛痘一直沒研究成功。先前所有皇室人員以及達官顯貴接種的消息都是假的。朝廷是故意借此使牛痘在民間大肆盛行,利用百姓來試藥。不論哪種說辭,都在懷疑牛痘,更是意指朝廷推廣牛痘之舉居心不良。”
胤礽冷笑出聲。這些流言毫無根據,甚至前后矛盾。若朝廷有兩種牛痘,為何不拿真的要拿假的百姓全是大清的子民,全是大清的勞動力。弄死他們對大清有什么好處更別說,牛痘面世數年,效果可見。
第二種就更無語了。倘若牛痘一直沒有研制成功,需得百姓試藥,怎么可能會在這個時候用于給胤祚接種胤祚又如何會死于牛痘
簡直一派胡言,胡編亂造
又細想,流言之所以稱之為流言,不就是因為其胡編亂造嗎很多時候但凡用腦子捋一捋都清楚的事,偏偏有人會信。而且人都有綿羊效應,從眾心理。就算你本來是不信的,可有人在你耳邊說得多了,你身邊信的人多了,你也會跟著跑。
后世義務教育盛行,能摸到電腦的,最差也有個中學文憑,就算如此,仍會被流言帶偏。上輩子娛樂圈造謠造的飛起,為什么不就是利用了人性的弱點嗎不論多奇怪的謠言,但凡打上“知情人士爆料”的字樣,再使點營銷手段,都會有人信。
更別提此時的讀書人少,大多數百姓甚至連字都不認識,未曾接受過正規教育,對是非黑白的認知,以及事物表象內里的辨別十分匱乏,就更容易被煽動了。
胤礽臉色微變“汗阿瑪,六弟是在昨日未時末去的,今早流言便已傳開。可見對方在六弟出事后第一時間就開始出手推動。他們如何得知六弟病逝的消息,且把時間掌握得如此精準”
答案呼之欲出痘宮有他們的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