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父親
李承學心中盤算,不經意瞄了李承志一眼,見他眼珠轉的飛快,頓時恍然大悟。
母親是何性子,兄弟三人不要太了解。
父親怕是要遭
“待我勸父親下來”
他急急一應,掀起袍襟便追了上去,在李始賢的耳邊一陣低語。
李始賢正迎著夕陽,看的癡迷,聽罷后臉色一變,抬腿就往城下跑“你個逆子,為何不早說”
李承學滿臉委屈“父親歸心似箭,予表是城外一見孩兒,連城都不進,討了馬便走,孩兒險些追之不及。這一路追星趕月,連小恭的時間都無,哪有機會予父親細說”
“你個混帳,能耐未見長進,頂嘴的本事倒是隨你二兄學了個十成十”
李始賢邊走邊打,三兩步跳下城墻,又瞪了李承志一眼“既有了嫡孫,為何早些不予為父言明”
說著便跨上了馬,又將馬鞭一舉,指著李承學“還不予爺爺帶路”
李承宏也是驚喜交加“二哥何時添的長子”
“便是歲首之日,故而起名為元,至今將將七月”
李承志笑著應道,“請大兄上馬,也好快些回府洗塵”
二兄弟跨上馬鞍,繞過關城,往北行去。
李宅就在關衙之后,離著也就一里,算不得遠。但此時正值各衙下值,商鋪落鎖打烊之際,道中行人、車駕極多。再者今非昔比,李承志但凡出行,隨侍護衛至少數十,且皆披重甲。
怕沖撞了人,李承志喝令李聰不得縱馬。而李始賢與李承學早已不見蹤影。
約摸一刻,一行數十騎便到了府外。再看門外之景像,李承志竟有些恍惚。
不知不覺之間,李氏人丁竟如此興旺了
曾記得穿越之初,他起兵平定涇州僧亂,入城歸家之時,便如此時。
只見掎裳連袂,紅飛翠舞,眼中所見盡是鶯鶯燕燕。粗略掃,父子五人的妻妾近有三十位之眾,且列的涇渭分明。
居中自然是郭玉枝,身后跟著高文君并魏瑜,其后則為李始賢的妾室并未成家的庶子庶女。
左右則為李承宏、李承學,并四子李承意的妻妾,若是算上子女,怎么也有五六十位。
應是已見過禮,郭玉枝淚如雨下,已是泣不成聲。李始賢站在對面,嘴里說著話,臉色也看似鎮定,但眼珠卻有些發紅。
“為夫平安歸來,夫人該高興早對,何故哭哭啼啼”
“我是我是喜極而泣”
“對對喜極而泣”
李始賢連聲應著,又左右一掃,“兒女都在,莫要鬧了笑話,先回府再說”
“全憑夫君作主”
郭玉枝抹了一把眼淚,恭身一讓,讓李始賢先行,李始賢卻一把拉住了郭玉枝的手。
掙了兩下未掙脫,郭玉枝只好隨他,但臉上肉眼可見的飛起了兩抹紅云。
元魏民風開放,男女一馬同游也不鮮見,惶論老夫老妻間牽一牽手
就是這一嘴狗糧猝不及防,就連李承志都看的目瞪口呆。
正愣神之際,聽到身側有人笑道“令尊令堂倒是伉儷情深”
李承志回頭一看,竟是崔光。
這老倌兒莫不是在取笑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