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志一咧嘴,五官皺成了一團“這是娶婆娘,要白頭偕老,結百年之好,又非賭運氣便是牲市買頭驢,也要看看牙口、毛色、腳力吧尚書倒好,張嘴就要讓我娶,我焉知被你夸上天的崔娘子,其實不過無鹽女”
說話說的好不磕磣,但崔光一點都不惱,反而滿臉喜色“你果真是怕老夫誆了你,而并非有其它考量”
“尚書這話說的好沒道理”
李承志長嘆一聲,又往門里指了指,“且看我府中三位夫人,哪個不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才修成正果”
崔光細細一想,還真就如此。
怪不得魏子建稱,此事絕非憑三寸不爛之舌就能勸的動李承志,至少也該將人送來西海,隔三岔五就能與李承志見上一見。
也更怪不得西海有傳聞,任郭夫人威逼利誘,手段用盡,也未得償所愿,讓李承志松口娶郭氏女。
轉而再論,若李承志真有政治因素的考量,自高肇起兵后,他就該冷落高文君。而以高肇對李氏的所做所為,李承志就是將高文君休了,世人也不會說他半個不字。
但恰恰相反,高文君不但寵幸有加,更是誕下李氏嫡長子,李承志更是取名為“元”
越想越是輕松,只覺悵惆盡去。崔光長舒一口氣,朝李承志拱了拱手“如此甚好,那老夫就恭候佳音”
說罷轉身就走,說不出的瀟然灑脫,干脆利落。
李承志卻是呲牙咧嘴,苦嘆不止。
若自己是見色眼開,更或是薄情寡義之徒,娶個上百位又能如何
而這一次,怕是無論如何也躲不過去了。
罷了,既然左右都要娶,無論如何也該挑個合眼的。
心中轉著念頭,他施施然的進了府
晨陽似錦,朝霞燦爛。天空湛藍,亮如明鏡
離鎮夷越近,劉芳越是心急如火。剛至五更,使團便出了表是城。將近六十里,還未用到兩個時辰。
將將卯時,太陽堪堪升起,使團就到了鎮夷城外。
李承志一反常態,既未像第一次崔光與魏子建為使之時躲著不見,也未像第二次李韶為使之時,早早迎在鎮夷城外。
得知使團已離鎮夷不足十里之時,他才不緊不慢的起身。等更衣、洗漱一番,使團也已到了城外。
再等他出門,到了關衙,使團剛好也到。劉芳下車之時,恰好就看到李承志騎馬立在門外,只以為李承志在此恭候許久,不由的暗舒的一口氣。
若是李承志托大,將他晾上幾日。更或是穩坐殿中,等使團參拜,便表明西海絕無議和之心。
如今看來,尚有轉寰的余地,便是談不成,至少也能拖些時日
劉芳心中暗忖,剛要施禮,卻見李承志跳下了馬,搶先向他做著揖“寺卿,兩年未見,別來無恙乎”
見他臉色溫和,還帶著吟吟笑意,劉芳心中更是大定“勞國公掛念,雖老矣,尚能飯也”
這是借用了他曾抄過的辛棄疾詩中的一句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既指自己,又暗喻朝廷,可謂一舉兩得。
“哈哈哈”
李承志不由的笑了起來這老頭還挺急智
他也不費話,三言兩語與楊舒、元淵見過,又大袖一揮,往衙中一指“請”
只以為李承志要開門見山,劉芳又是輕松,又是躊躇。
輕松的是,李承志一不拖延,二不刁難。若無意外,今日就能見個水落石出。
躊躇的是,他如此直接了當,絕對已是早有定計,胸有成竹。但凡朝廷半點不如他的意,就會將自己掃地出門。
就算憑自己這張老臉,并以往與他的情誼能拖些時日,但至朝廷反復,起兵來攻之時,怕就是項上人頭落地,頸中熱血祭旗之時
暗暗猜疑,劉芳等人便隨李承志進了衙院。
然而人還在院中,便聞到醇醇酒香,并肉食的香氣。再探頭往堂中一看,只見殿中擺著十數張案幾,案上各色菜品琳瑯滿目。且還升騰著裊裊熱氣,擺明是掐著時間端上來的。
怪不得要令使團與表是城暫住一夜,竟連洗瀨的時間都省了。
進門就要飲宴,李承志這是有多急
這規格,這待遇,早已出乎了劉芳的預料,李承志的態度好的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但劉芳也罷,元淵與楊舒也罷,總覺得李承志是醉翁之意不在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