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還好,一說李承志笑的更開心了。
當初向劉芳提的條件有多苛刻,李承志心知肚明。也莫說高英了,就是將慈禧換來,也絕然不敢答應。
李承志目的,無非就是以進為退。一為試探朝廷,若高英真敢玉石俱焚,那就只能見招拆招。
若是朝廷愿意拖,李承志更是求之不得。最好能拖過兩到三年,等西海養精蓄銳,配夠了火藥,攢足了糧食,再反攻也不遲。
如今朝廷使出了拖字訣,可謂正中李承志下懷,他焉有不喜之理
不過是怕李始賢初來乍到,不知輕重說漏嘴,從而走漏風聲,是以知道的不多。
不看崔光等人皆是一臉淡然,而如魏子建這般謹慎之人,更是暗松了一口氣。
“父親何必生怒朝廷不應,那就依當初之約定,開戰就是了。想必太后與諸公必然會有所表示”
這就是你越軟,我就越硬
“真要開戰你欲從何處征伐,莫非是關中”
李始賢將信將疑,總覺得李承志沒說實話。
既然隨時都能打,李承志為何不在當初一鼓作氣,打進關中,打過潼關,兵指洛陽
反而要拖上數月,讓朝廷緩上一口氣
“隴山易守難攻,不然三國之諸葛就不會數次伐魏,卻無功而返。再者前有崔延伯磨刀霍霍,欲一雪前恥,后有楊氏處心積慮,欲在關中挑起戰端,好讓我西海與朝廷兩敗俱傷。可見如今隴東兵鋒正盛,我何苦予楊氏做嫁衣”
李承志微微一笑,“柿子當然要撿軟的捏,既然崔延伯不好打,那就轉而求其次,拿刑巒開刀”
看他胸有成竹,不似說笑,眾人心中一凌真要打
但細細一想,又覺得理所當然。
畢竟當初李承志斬釘截鐵,狂稱以三月為期,便是遲上一日,也必然會開戰。
若是不戰,豈不是暴露了外強中干,虛張聲勢之實。
也更說不定,朝廷便是有意拖延,想看看李承志是真打還是假打。
便是真打,眼見即要入冬,到時天寒地凍,耗費、折損又何止多了一倍,是以此戰定然不會長久。
到時朝廷再稍稍一服軟,李承志十有會借坡下驢。
而后再相互拉扯一番,還真就說不定如李始賢所言,會拖到明年此時。
此時西海當務之急并非奪城,占地,而是養精蓄銳,休生養息。朝廷拖的越久,越對西海有利。
何樂而不為
至于邢巒,麾下就只五萬新降之兵,與李豐兵力相差無幾。且薄骨律與麗子園邢巒駐兵之處就只一大河,再無高山險關可守,且地勢平坦,是以易攻難守。
如今西海儲備的火藥已達十五六萬斤,分予李豐一半,只需萬炮齊發,就能將邢巒逼至東岸數里之外。而后再從容不迫的架橋,渡河并非難事。
也更說不定邢巒不敢死戰,只能且戰且退。若元遙救援不及,就此攻克高平鎮也有可能。
到那時,皇甫在南,李豐在北,就如兩把刀一樣,抵在了關中的心口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