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十,西海迎來了今冬的第一場大雪。
整整下了五天五夜,待放晴時,只見山野皚皚,萬里無垠,眼能所及之處茫然一片。
天剛蒙蒙亮,各曹官吏陸續入衙。不多時,又舉著推、鏟之類的器物,出了部曹在街中清雪。
一鏟子下去,積雪竟然都不見底。待挖出三合土軋制的路面,竟然有尺半之深。
城中都是如此,城外、山下、原野之中呢
李承志輕嘆一聲,霧氣就如白練,一閃而逝。
“民居可有倒塌,百姓可有傷亡”
崔光做著揖“國公放心,無論鎮夷,還是合黎山兩麓,凡民居不為磚制,便為紅土夯制,堪比城墻,便是雪再大,也無壓塌之虞”
“各廠呢,工棚、廠房可有損壞,工壯可有凍傷”
“至第二日時,下官便令各廠停工,加固廠房工棚,之后便將工人遣散歸家。”
李始良回道,“廠房倒是無礙,就是如銅廠、紙廠、被服廠等需以池儲水浸泡物料之處,因未來得及開曾排水,各池皆以結冰。以下官估計,經今冬凍漲,開春定然會損壞不少”
“只是幾口水池,有何打緊,只要人無事就好”
李承志松了一口氣,“居延湖左近的牧部呢”
李始賢下意識的一頓,微微一欠腰“昨夜子時雪停,牧部便送來急報,大雪第三日,便有積雪壓榻帳房、壓傷牧民之事發生。我當即與李主事相商,令牧民遷往就近軍營
至昨日子時雪晴,又來急報近半受災之民皆已安置妥當。稍后,我又召集民曹各官吏,調集糧食、牧草,但等天晴路化,便會運往居延湖。”
李始賢終是得償所愿,予上月遷為民曹主事。待上任之后他才知道,李承志為何寧愿他任個副職,更甚至是閑職,而不愿他任一曹主事。
這官,真不是那么好當的,更何況是事務最多、最雜、最繁重的民曹
這一月以來,他廢寢忘食,兢兢業業,剛捋順了些頭緒,卻不想又來了一場雪災
糧民還好,糧皆已入倉,住的也是房舍。而牧民可就慘了,遇到這種十年不遇的天災,艱難可想而知。
近有兩尺厚的雪,小一些的羊羔當場就能被捂斃,凍死凍傷更是不計其數。
而這只是其次。
若是氣溫不回暖,雪如果不能盡快化盡,牲畜何以充饑
只需數日,牛羊就能餓死大半。
好在如今正逢戰時,西海又幾乎是全民皆兵,再加應急機制很是完善,是以軍民的抗災反應和效率都極高,至少可以將牧民的傷亡降到最低。
大雪的第二夜,李承志便令兵部準備救災,待天色將明,李始賢請求居延湖駐軍協助民曹救災的奏呈就送到了李承志的案頭。又請求倉部調災糧、調牧草,以解牧部燃眉之急。
可見李承志能想到的,李始賢也已經想到了。
看了看李始賢花白的鬢角,李承志暗暗一嘆“只憑民部救災,無疑于杯水車薪,待救災之糧草、車帳運至居延湖,怕是要半月以后。牧民還好,尚有存糧應急,而牧部之牲畜,怕是十不存一李亮”
李亮忙一躬身“臣在”
“號令李彰,調集新軍,即刻救災予營中留兩衛一衛五千,兩衛一萬,以備不時之需。另四衛先遣兩衛開路,清開馳道。其余兩衛負責運糧,務必在三日之內,將災糧運至居延湖。
另快馬知會李永壽率兩衛駐于居延湖北,無論兵卒口糧,或是軍馬草料,一律只留三日所需,余者盡數調拔于任光民曹副主事,主管牧部,令其救濟災民”
“諾”
李承志稍一頓,又道“另外遣令使往薄骨律,詔令李豐,令他審時而定,盡快收兵,撤回薄骨律再詔令皇甫,只需守好城池即可,莫要與崔延伯擅啟戰端”
凡立于李承志兩側的文臣武將,無不悚然一驚。
自九月初,李承志下令李豐渡河,如今雖只月余,但李豐勢如破竹,于麗子園今銀川大敗邢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