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那時,李承志便有了打造船只,組建水軍的打算。
但當時西海兵少,人更少,沒有建造水軍的基礎,只能暫且擱置。
倒是讓酈道元在涇水、渭水好好的考察了一番。
當時酈道元在他麾下任司馬,李承志自然不會放過薅專業人士羊毛的機會。恰值連戰連捷,李承志正是如日中天,威信一時無兩之時,酈道元自然不負所托。
而他直言,渭水東端尚可,也就是自陳倉到潼關這一段,行船無虞。
但自陳倉至秦州,特別是流經隴山的這一段,以船運兵絕非易事。
倒非不可能,而是劃不來。
只因渭河深淺不一,淺處水深不足半丈,根本行不得大船。而船稍大些便會擱淺,是以只多行些小船,無論行軍還是運糧都得不償失,還不如走陸道。
二則是隴山與秦嶺相交之處,也就是臨近陳倉這一段,水流甚是湍急,且水還極深,足有七八丈。而再長也無這般長的船櫓,故而收不住勢,更轉不得向,只能任船隨波逐流。
但因行不得大船,是以船只能為輕舟,自然是越行越快。而恰好兩岸皆為怪石峭壁,無一處淺灘,是以稍有不慎,便是船毀人亡。
當時的李承志也只是可有可無,倒也說不上失望。
之后也是湊巧,意欲陷害昌義之與裴遂,審訊過南梁兵將。
之后窮極無聊,問起祖大爺,李承志才知,這位不但是青史留名的數學家,還是發明家。
其余都不提,只是由蒙沖小艦改良的千里船,就令李承志欣喜若狂。
其實就是不用槁,不用櫓的木輪船。無論是控制方向還是速度,皆用槳輪。
說直白些,便是渭水湍急,船卒還不會將輪子倒著踩么
也是那時,李承志便留了意。之后大敗昌義之,便從降軍中挑了些會造船的匠人,并會水戰的兵將,讓李松帶到了西海。
本是有棗沒棗打一桿子,沒想到去年時,竟真就用上了
李亮占了河西,皇甫讓占了薄骨律,李承志在狼山西麓與元遙對峙。當時李承志就想過,遣奇兵由隴西登船,經黃河北上,突襲夏州與沃野等西三鎮。
說干就干,李承志隨后就委任達奚為水軍都督,負造船、操練水軍事宜。
聽著好不奇怪,達奚出身鮮卑,何處習來的水戰之法
莫忘了奚康生雖是從六鎮起家,但在南齊時便在兩淮領軍。那時孝文帝都還未親政,奚康生也才是個營帥,麾下只領一千兵馬。
之后戰南齊,敗南梁,堪稱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名聲漸漸響亮,繼而平步青云。
再之后,雖也在北地、六鎮領軍,屢破柔然,但大數的時間,奚康生都在兩淮與山東領軍。可以說他這名將之名,百分之八十都是從南朝刷來的。直到鐘離大敗之后,奚康生才遷為華州刺史,關中道都督。
達奚起家之時便隨侍奚康生左右,對水戰還真就不陌生。
如此,便是將不缺,兵也不缺,造船的工匠更是不缺。
若非火藥不足,說不定達奚就駕船隊,與奚康生在北鎮決一高下了。
雖未成行,但船卻造了不少,更是將水軍提上了日程。
兵雖不多,也就一衛,且多為南梁降軍。但李承志出了名的愛兵如子,更知千金買馬骨的道理,是以這伙南梁降卒待遇極優,月餉是步卒的整整兩倍。
誰讓人家登船不暈,下水不嗆。
再加達奚御下有道,恩威并施,雖不到一年,卻練的頗有起色。
所以這一次決定反攻之際,李承志便決定拉出來騮一騮,看是否可堪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