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傻了吧
張敬之瞪了一眼,又回過頭來,看著一眾鄉黨,言辭肯切的說道“諸位鄉老并未聽錯,某說的,確實是死了幾個,傷了數十個”
堂下“哄”的一聲,就如起了一道悶雷。
明明大勝了,已方卻沒幾個折損,難道是賊兵未戰就先逃了
又有一個鄉老問道“張司馬,此次斬獲如何”
張敬之微微一嘆,拿起手里的一張信紙念道“陣斬九百八十七,余賊盡俘自主帥李文忠之下,俘敵四千八百一十六。另繳獲戰馬三百余、駑馬、驢騾近千鐵甲九百四十余副,車駕三百二十余,粟米、黍、豆等近五百石”
別說堂下這些人,要不是李承志將詳細的戰況也寫在了急報上,連張敬之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以兩千余眾,迎戰六千之敵,大勝了不說,不但已方沒折損幾個,敵方還是盡俘
感覺就跟講笑話一樣。
這六千就算全是豬,沒腦子也至少有腿吧,竟然逃都不知道逃
所有人就跟凍住了一樣,神情直接僵在了臉上。
他們之前只以為沒打敵軍就潰了。
這都已開打了,而且敵軍折損都已近兩成,分明已到了激戰的程度,但問題是,為何已方才死了幾個
更不要說,后面的那“俘敵四千八百一十六等等等等”
出征前,李郎君是如何說的
“敵約有兩千,俱是老弱”
“旗仗雜亂,兵甲粗劣,其中還有不少扛著鋤頭的民夫”
這幾句話,仿佛還在耳邊縈繞。
這多出來的這多么賊人,這么多鐵甲、戰馬、車駕等,都是從哪冒出來的
這哪是烏合之眾,這分明是精銳啊
但張敬之卻說的是“余賊盡俘之”
沒一個人肯信,都又驚又疑的盯著張敬之。
這上面坐的要不是張敬之和郭存信,但凡換上其他官職低些的,他們早開罵了。
拿你爺爺當傻子糊弄呢
有腦子轉的快的,已開始算賬了。
要是按紙上說的這般,再按李承志戰前所言,這得多少錢糧
該有四五千石了,分到每黨每堡,也得兩百石左右
要戰況如實,自然沒問題。這般大勝,說不定就能一勞永逸,那劉慧汪再蠢,再不敢起兵來犯朝那了。
怕就怕的是,這是假的,是在哄著他們多出錢糧倒不是在懷疑李承志,在這些人心目中,他的形像都快能跟圣人比肩了
他們是在懷疑張敬之。
如今的官鮮有不貪的。更何況,張敬之的形像并不是那么完美。
這人其他都好,就是心胸不怎么廣
張敬之老于事故,看到眾人臉色,多少能猜到一些他們在懷疑什么。
一群蠢豬一樣的東西,將我張敬之當什么人了
爺爺再貪,還能貪到家門口來
名聲不要了
還有李承志
若真是短視貪利之輩,他何需拼著散盡家財也要舉兵平亂
守著崆峒山,安安穩穩的等待朝廷的大軍不舒服么
更何況,人家就沒準備要你等的半粒米糧
若此情此景被李承志得知,怕是心都要涼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