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可能”李承志失笑道,“至多也就是在地下藏一藏,遁不了的”
他舉手往四周一指“將軍且看為防我騎兵、車兵突然襲營,除了寨墻、拒馬之外,劉慧汪還在營寨四周挖掘了陷馬溝,且引了水就算藏到地底下,他又能逃到哪里去”
達奚恍然大悟。
因背靠隴山,涇州的水流極多。除了最大的涇河,城南還有蒲河、菇河,城北則有紅河、黑河,以及七八條支流。
說夸張些,找處軟地刨個坑都有可能刨出水來,可見地下水位有多高。
從地下根本遁不出去的
要說這替身的逃身之計,說簡單也簡單,難的是如何才能提前識破。達奚狐疑的也是這一點,想不通李承志為何如此篤定,認為替身沒有被燒死,而是藏到了地底下
“那樓跨的太快了其實當時替身所站的望樓根本沒有著火,是突然跨塌的。只不過將軍當時站的太近,煙火太大,沒有看清罷了此時想來,十之是替身想逃,人為制造出來的假相,讓將軍誤以為他已葬身火海
至于我為何斷定他藏到了地下,是我事后才想到的那虐殺我麾下數千甲卒的火陣,竟是依諸葛武候的八陣圖而造
先掘挖壕溝,而后又在陣溝內鋪墊干柴、淋灑火油,火陣方成,且寬廣足有二三里如此大興土木,大動干戈,多修一兩間至多丈許,用來敗后藏身的容身之所,又有多難”
確實不難
但達奚還是覺得李承志有些武斷了。
真要挖不出來,就只能胡亂找具尸體拉回去湊數了不過他還沒來得及將奚康生的暗示向李承志點破,就是想看看,是不是真如李承志所料,那替身未死
“那都尉下令吧”達奚一指佇立城南的那三萬府軍。
這是奚康生的部曲,剛到不久,也就個把時辰。
說來也是可笑,這三萬兵馬緊趕慢趕,連夜跑了一百多里路,等趕到涇州城下,仗竟然已經打完了
“暫時用不到,讓大軍守好四翼即可”
李承志稍一沉吟,又一指州城,悵然嘆道“請將軍持鎮守令節,先隨我去一趟城下吧”
達奚狐疑的看了看李承志。
之所以去往城下,是要去給胡始昌傳令,讓其不得擅開城門,以免替身趁亂混入城中。
但達奚不解的是,為何李承志好似有些畏難
難道是為了他未授“蕭關都尉”之職,不敢去見胡始昌
講那門子笑話
根本不可能。
莫說胡始昌包藏禍心,為了脫罪,竟想拉李承志當墊腳石,差點讓李承志落個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
便是拋開這一點不談,李承志也沒有什么不敢見胡始昌的。
此戰之前,胡李兩家素無什么交情不說,那李始賢,可是被胡始昌整整禁了八年的足。
李承志應該是恨都來不及才對
達奚一頭霧水的陪著李承志走向城下
城墻上到處都是人。
有兵有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黎明時,見城下突有騎兵游戈,打的還是西路都督李韻的旗號,城上守軍便知,官兵勝了。
猜知大局已定,胡始昌急令州兵民夫清挖門洞,準備大開城門迎接奚鎮守。
并謀算著,見了奚康生該如何辯解,又或是走什么門路才能脫罪。
胡始昌還暢想著,只要李承志授了那蕭關都尉之職,那此次平亂自然而然就成了自己“早有先見之明”,才令胡保宗與李承志征召兵卒,奮力平亂。
到時論功,一個“運籌帷幄”、“勇捍危疆”的功勞是無論如何也跑不了了,自己還有何“罪名”可言
為了安撫李承志,也更是為了向奚康生暗示胡家與李家、以及與李承志的關系有多親近,胡始昌竟早早就命李始賢,將家人親眷都接到了城上,并安排到了身側
李始賢瞪著一雙牛眼,恨不得再將脖子伸出幾十丈,好將城下那些將士挨個辯認一遍,好看清楚其中有沒有兒子的身影。
雖然無比期盼,其實李始賢心里也清楚,十之,今日是見不到李承志了。
想想也能知道,奚康生、李韻均至涇州,更是帶來了數萬府兵與州兵,麾下三品、四品的刺史與將軍一大堆,五六七品的軍將兵頭更是多如牛毛,哪里有李承志這個無官無職的黃口孺子的位置
失望之余,心里也隱隱擔憂起來。
高肇動不了樹大根深的隴西李,就只能拿祖居李氏出氣,害爺爺被關在這涇州城內整整八年。
如今承志聲名雀起,更立下如此大功,乍一看滔天富貴不日就至,但誰又能料定,假以時日,這不會成為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