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是會作詩
人家今早才被御口欽封,遷升為國子監博士,生員還真能請教的著。
說起被打掉牙的事,元悅也不惱,笑嘻嘻的回道“竟忘了找他報仇正好碰了,如何都要說道說道”
報個屁啊
高湛心中暗罵。
兩顆牙換了幾百萬金,元悅怕是做夢都能笑醒
幾個十六七歲的年輕人,皆是粗布麻衫,已然洗的漿白。有些地方還打著補丁。腳蹬著草鞋,束發的也只是木釵。
不過很是整潔,麻服雖舊卻洗的干干凈凈,指甲也修剪的整整齊齊。
看來這些都是四門小學的生員。
元恪下旨修四門小學至今還不滿三年,學校還未完全修成,生員也不是很多,每校也就一二百,但在李承志看來,這一舉措絕對有劃時代的意義
只收寒門子弟,食宿、學費全免,三年畢業后由皇帝親自考選封官。
家中田產過百畝、三代以內有當過七品官以的直系親戚都不行,只能去國子監就讀,而且學費極貴
這一招準準的打在了世家門閥的七寸,但詭異的是,建校之初竟無掀大的風波
前世八代以都是貧農,李承志對這些寒門學子有天然的親近感,剛被攔下時就主動下了馬,又和顏悅色的問道“諸君認得鄙人”
幾個學生很是緊張,似是都不敢拿正眼看李承志,恭恭敬敬的彎著腰行著禮
“候郎面前不敢稱君。之所以失禮攔下候郎,是因遇到了幾樁詭事,百求不得其解恰逢旬廚會那日,在西市見候郎巧智破題,今日巧會,故而冒昧前來請教”
詭事,西市破題
說的是自己破了元悅那幾道道家秘術的事情吧
天師道清高的一批,眼睛向來是長在頭頂的。寒門子弟怎和這樣的事情扯了關系
李承志狐疑了一下,溫聲笑道“談不冒昧,我也不一定能解,你且講來”
“先謝過候郎”領頭的學生又拜了拜,低著頭說道“幾日前,學生借了一本禮記抄謄,抄過一半才驚覺,那墨竟能透過紙背。且一透十數張,竟將從博士處借來的原書也給污了博士怪晚學不敬圣人典籍,要將晚學開革出校晚學百口莫辯,只求離校前能一解心中之惑”
墨透紙背,且一透十數張
是那墨有問題吧
估計是這學生被人捉弄了,也有可能是他自己不小心,墨里弄進去了什么東西。
具體是哪一種就不知道了。
李承志稍一沉吟“校中可有野地,可見卷耳”
生員愣了愣,恭恭敬敬的回道“四處可見”
那看來就是這東西了。
其實就是蒼耳,可入藥,詩經中就有這東西的記載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這玩意比物奇特,滲透力極強,而且不向四周擴散,只是朝下鉆。
李承志就因這玩意被吊起來打過
小學的時候,往同桌的書包里塞了一幾棵,本意是要扎一下,但誰知,第二天卻被同桌告到了班主任那。去了一看,才知同桌的作業本沾了蒼耳汁,當天的作業被污的亂七八遭。
李承志仿佛發現了新大陸,動不動不想做作業的時候就用這一招。可惜魔高一丈,被老師識破后告到了家里,那一頓好打
往事不堪回道
李承志輕嘆一聲,笑著說道“因是蒼耳汁混進了墨里,此物透力極強,可穿百紙,回去后你一試便知”
旁邊猛的傳來一聲驚叫“果真”
李承志扭頭一看,是一個身材矮瘦,穿綢衫的中年男子。幾個學生看他時隱有畏懼之色,可能是博士之類的人物。
他四處瞅了瞅,指了指路邊的草叢說道“蒼耳隨處可見,便是此時也能試,有何不能當真的”
那矮瘦男子竟真跑去了路邊起來,不多時便返回,也不知從哪找了幾張紙,疊在一起,又面滴了幾滴蒼耳汁。
果不其然大致就黃豆大小的一個點,也不擴散,就那樣直直的滲了下去,眨眼間就滲透了十幾層。
謀士狂震竟真被李承志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