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都說出了口,他才驚覺不對皇帝可是信佛的,天知道會不會由此生惱
看他一臉懵逼,元恪差點又笑出聲,忍的好不辛苦“無無妨,直說便是”
李承志哪知皇帝藏著心思,只知自太武帝后,歷任皇帝信佛都快信魔障了。
不然何至于全國近三成的丁壯俱是和尚或僧戶,全國近三成的土地盡是半粒稅都不交的僧田
李承志連忙收攏心神,小心翼翼試探道“也怪臣心急了些,一想到要將冰賣成銀錢,而非絹與糧,臣第一便想到了寺廟想來將冰賣給寺里,應是有些不妥”
怎可能不妥,簡直是妥的不能再妥
看李承志頓時小意了起來,元恪冷聲斥道“你當官才幾天,竟就敢在朕眼前口是心非給朕說真話”
李承志猛的低下頭,連聲告著罪,心里卻罵著元恪我信了你個鬼
誰不知你是順毛驢
上次說要拿只狗給你試丹,看把劉芳崔光嚇成了什么樣都不相信我竟然能活著出來
“好的不學,盡學這些歪門邪道”元恪好不郁悶,威脅道,“再敢給朕打馬虎眼,信不信將你那冰再加兩成稅”
李承志有些狐疑。
他自然能聽出皇帝在嚇唬他,他就是覺的今天的皇帝不是一般的跳脫,竟連連跟自個開起了玩笑
看來,今天組織百姓喊的那兩句,正正準準的拍到了皇帝的心坎里
嗯,拍馬屁
想到這里,李承志心里一突內行內備顧問待從
這分明是今天把皇帝拍太舒服了,元恪竟要將自己留在身邊,天天拍他的節奏
我是那樣的人么
李承志暗想好歹也是活了兩輩子,還如此天縱其才,怎能當幸臣
至多也就是偶爾講些好話給你聽
心里思忖著,又聽皇帝問道“朕就問你,你如何看待佛事,說實話”
還能怎么看
佛門用好了,自然是協助皇室、朝廷統治百姓的利器比如南梁
還真就以為蕭衍信佛信到了骨子里,非要哭著喊著當和尚,而且連著剃度了四次,連皇帝都不愿意做
簡直扯淡
真要是善男信女,何來的弒主篡位,斬盡殺絕
只因南梁的階級矛盾已積累到一觸即發的地步,為了麻痹底層百姓與寒門,蕭衍不得不大力推行佛教,好為階級等級合理的依據。
說直白些,按佛教理論而言人生下來就有三六九等,且此生已無可改變。好好行善,爭取下輩子投個好胎。
意思就是老實當好韭菜,這輩子被割的越多,下輩子就有可能當高等韭菜。
北魏歷代皇帝之所以大力推崇佛教,也有這樣的一部分原因在,但更多的是為了制衡漢家世族門閥。
確實很有效,自太武帝死后佛教始興,才只是短短的五十年,看看北朝的世家門閥被壓制到了何種地步
山東士族,看似風光,但這是用自斷一臂換來的。看看劉芳、崔光這些重臣,家里還能湊出多少部曲來
關隴士族雖然硬挺著沒有服軟,但也付出了極其殘痛的代價李輔一族幾乎被滅門,祖居李氏也被殃了池魚。
楊氏七兄弟就跟葫蘆娃似的,一個倒霉,七兄弟全都跟著受牽連。官也是越做越地也是越種越少
還有元恪改革的一系列的選官制度舉官聯保、舉生選考、隨才試吏、四門小學,都是直接或間接的在削弱門閥,加強中央集權
樣樣都幾乎打在了門閥世族的七寸上,若擱南朝,怕是皇帝早換了。但在北魏,為何一眾世族就似跟集體眼瞎了一樣
無他,只因自太武起,數代皇帝的手腕都不是一般的高。
還有元恪改革的一系列的選官制度舉官聯保、舉生選考、隨才試吏、四門小學,都是直接或間接的在削弱門閥,加強中央集權
樣樣都幾乎打在了門閥世族的七寸上,若擱南朝,怕是皇帝早換了。但在北魏,為何一眾世族就似跟集體眼瞎了一樣
無他,只因自太武起,數代皇帝的手腕都不是一般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