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李承志敢棄守隴關,敢讓他伏羅率軍入關,關中四野之地豈不是盡由騎兵馳騁
以騎兵之來去如風,伏羅有的是辦法驅使魏軍大部轉攻于東,迫使南軍承受大半壓力。
就是不知能否得償所愿
不到半個時辰,伏羅已率大軍進至清水縣城二十里以東。
這里是魏軍西營之前寨。
憑著輕騎快馬、輕術精良,伏羅已探了個大概西營領軍之將為大魏東安縣伯刁遵之長子刁整。元宏遷都洛陽之時,曾為司空法曹參軍,氣量寬宏卻不失法度,深信孝文帝信任。
后歷任元禧、元嘉、元英等人之參軍、司馬、領軍等,頗有擅戰之名。
刁整駐營于此,兵力應在兩萬左右,其中有騎兵八千,大都為元魏中軍,無論兵甲還是戰力,都堪稱精糧。
另有步卒萬余,其中過半應為秦、岐二州之郡兵,精況步卒應不過三到四營。
除此外,陳于隴山與秦嶺諸關城、谷道之兵應在三萬左右,不乏自洛陽而來的精銳之師。而倉猝間,魏帥定是不敢擅自調動。
反觀之,自己賬下足有三萬精騎,若以常理,以一萬抵御魏軍之八千甲騎,余之兩萬敗萬余魏軍步卒絕不在話下。
可惜,冒出了李承志這么個怪胎
思量間,伏羅便至寨前。
前些時日,刁整每日都會陳精騎予此,但今日來此,卻成了一座空營。放眼望去,只剩一地破亂傾倒的寨墻,遺棄的營帳,毀之不及的土灶,及許多來似是慌亂間未來得及帶走的車駕。
伏羅仔細打量著,心思轉的飛快。
此情此景,似是魏軍懾于三萬甲騎之威,不得不倉惶后撤。
而斥候急報也是這般描述他前一刻從清水城下出兵,后刻魏軍就突然拔營。
但雖慌卻不亂魏軍盡陳騎兵于后。
若只是如此,伏羅未嘗不會銜尾而擊。但詭異的是,魏軍原本只有七八千騎兵,今日突然就多出了四五千,且還有三千虎騎
舉大魏興國之力,虎騎也就堪堪一萬,若出征,定為主帥中軍。再者他還見過陸延的信報,知道虎騎曾隨李承志予沃野平亂。所以伏羅斷定,今日領軍的必是李承志。
盛名下無虛士,況且又不是沒吃地虧,伏羅便絕了掩后破陣的心思,而是步步緊逼,看李承志是不是會應戰。
至于會不會是誘敵深入,伏羅一點都不擔心,只因這里是百里灘。
顧名思議,此地寬廣足有百里,且地勢極為平坦,即無多少溝谷、更無大的山林。即便李承志想誘敵,又該將伏兵藏于何處
地利對騎兵如此有利,哪怕藏著野兔,都能將其驚出來
“大人,探馬來報”
一聲低喝打斷了伏羅的思緒,他沉聲應道“講”
“魏軍一退便是二十里,但不知為何并未扎寨,只是讓步卒予陣前立起了車陣”
“魏軍騎兵呢”
“皆陳于左右,有如鳥之兩翼,將步營護于其中”
伏羅心中一動車陣予前,騎兵護恃兩翼,那后翼必為精銳。
且并未扎帳,表明魏軍還會再退
正這般想,又有探馬急奔而來“大人,魏軍突出騎隊,皆著虎紋皮鎧,直向我前鋒逼來”
伏羅眉頭一皺“就只虎騎”
“就只虎騎”
“若只是撓陣,就莫要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