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公子就坐了康王府的馬車。
馬車一駛離大理寺,康王神色凝重道,“閹賊此時回京,多有蹊蹺,元和,派人去查。”
“我也正有此意。”秦繼珉看似隨口一提的話,給七公子提了醒,太原和開封這么遠的距離,童太師回京事先一點消息都沒有。而且以童太師以往好大喜功的德行,如果太原之行圓滿解決,他豈會不大張旗鼓來邀功。七公子道,“閹賊謹慎,此次中途回京,必有所謀我擔心,他會對太子不利。”
童太師聽到太原二字的反常,康王也看到了,他道,“本王決不允許任何人破壞太子登基。”
談完了政事,康王問及梁照水的傷勢,說道,“本王府上有支長白山野人參,就送于梁姑娘補身了。”
“多謝王爺。”七公子沒有推辭。
“你啊,為了這個梁照水,拒絕了與崔家的聯姻,得罪了崔貴妃。若非本王送了厚禮給崔貴妃賠罪,你以為你還能繼續當你的兵部侍郎”得罪誰,也不能得罪后宮女子,更何況得罪的是官家寵妃。康王母妃不得寵,故而康王自小就懂得如何在宮中生存。太子平庸,但命好,是嫡長子,康王即便心里不服也無可奈何,只能選擇依附。
“婚姻大事,若無法順遂,那活這一世,多可悲。”
七公子的話,讓康王感慨,他娶王妃邢氏是御賜婚姻,對邢氏既不討厭但也說不上多喜歡。但生在皇家,哪能這般隨性,即便官家要他娶個丑陋殘缺的女子,他也得娶。康王道,“元和,你從江南回來變了不少,都是那種花女子的功勞吧。不過你若對她明媒正娶,她這出身,夠你折騰一陣子了。”
七公子道,“此事下官心里有數。”
“你多年未回家,也該回去看看。郡王府世子之位你雖不屑,但該屬于你的,你又何必便宜他人”
七公子的爹,老郡王雖娶妻妾無數,也生了九子八女,但都不是其正妃所生。郡王府那些公子們,其實跟七公子一樣都是庶出的,若論身份,七公子的生母郭氏出身并不低。本來,老郡王有意立長子趙令德為世子,但這趙令德與老郡王一樣也好色,還與老郡王一個妾室好上了,又剛好被老郡王撞見了,氣得老郡王當場說要立小兒子趙令乾為世子,上書冊封世子的奏本到了太子那里,太子又給了康王,康王便同七公子說了。康王道,“此事大哥與我意見一致,等蕭家案子告一段落,你即刻回濟州東平府。”
郡王世子的爵位七公子不在乎,但一想到姐姐趙嫻,被父兄逼著嫁給狠毒的薛耀,痛苦了這么多年,這口氣,他必須替姐姐趙嫻出。“也好,我帶照兒去見見我爹。”
康王笑道,“放著崔家姑娘不娶,偏娶一個世代種花人家的女兒,你這分明去氣你爹嘛。”
“當年他對我和姐姐不仁,我又何須在乎他的感受。”七公子想起在郡王府的艱難歲月,自姐姐趙嫻出嫁,再無人庇護,他受盡府中眾人的奚落和嘲諷,就連小九也罵他是個沒娘的孩子,至于與崔家的婚事更可笑,他堂堂郡王府七公子,竟是給崔家大姑娘沖喜的。所以,他逃離了郡王府到皇城求學,憑自己能力考中功名,不靠郡王府也能施展平生之志。
康王對七公子年幼時的處境也感同身受,他拍拍七公子肩膀道,“都過去了,有本王在,以后誰也不會欺你頭上。若郡王府的人再敢為難你,本王替你出氣”
七公子發自肺腑道,“得遇王爺,受王爺提攜,是下官之幸。王爺,下官住的地方到了。”
馬車停下,七公子走了出來,一旁的張順、賀豐已在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