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呼地一陣風刮過,連帶著殿內的簾縵也隨著晃動,發出呼嚕嚕的聲音。
李無祿看著突然沉默下來的雍和帝,一時之間也不敢說話。
這人心都是肉長的,可后面還有一句,人心都是偏的。愿加盟古這件事并非是雍和帝的本意,然而一來是撫蒙,以人有百年的歷史。二來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大慶朝的女兒尊貴,哪一個長了心的家長不是如珠似寶的養大。
當年為了撫蒙,他抱了自家弟弟,怡親王的女兒進宮,為了這事兒,一直多年以來和睦的兄弟差一點,因此橫生枝節。
然而為了國家安定,卻是不得不犧牲了這些女孩,如今雍和帝想來此事,還覺得臉頰發燙,當日阿源在殿上說的那句話,他記憶猶新“有求時,求娶公主,有難時,公主祭旗。”
雍和帝想到此處,原本帶著幾分歡愉的臉色漸漸沉了下來“蒙古那幫人還得多久到”
此時,他對于那些蒙古王公,卻沒了往日的親切。
李無祿哪里不知道雍和帝的心思,當下趕緊細心解釋,那些蒙古人自今年六月初,便離開了草原前往京城,如今已然是快到熱河行宮。
雍和帝聽了此言,也不說話,只是點頭。
李無祿偷眼,打量雍和帝的臉色,見對方竟沒有半點歡愉之色,他心中琢磨,心知恐怕這一事兒還得落在蒙古身上,下意識的便向后挪動身子。
偏偏這一動態反倒是引起了雍和帝的注意,他瞧著李無祿那想要躲閃的表情,心中無悲無喜卻帶著幾分難得的憋屈。
只是這蒙古之事,的確是難以處理,如今幾乎已經成了尾大不掉。
他摘下一直掛在左手腕的捻珠,放在右手上仔細地捻著,以此來平靜心情。
阿源說的對,這事兒已然如此,便將其慢慢的處理掉為上,他們既然仰慕中原便他們仰慕。
終于朝廷的留在京城享福,有壞心眼的打回去。
“這一次大公主留下,二公主便讓她回去吧。”雍和帝冷不丁的這一句讓李無祿一愣,不過他反應極快,馬上便知道雍和帝的想法。
大公主乃是順貴人所出,這位順貴人封號卻是如其名,性格柔順,且頗有幾分人自飄零的勁兒。
將大公主養的也與她一個性格,生性和晚端莊,可以算得上是在蒙古,也是極為得寵。
大公主駙馬,乃是科爾沁部郡王,歷來卻是與皇家結親,其人若是真正算起來,與公主卻算得上是遠房的表兄妹。
而且這位大駙馬也算得上是個妙人,往日里撫蒙公主們極少生育,偏只有這位,幾年之間與公主養育了三子三女。
二公主乃是陳貴人所出,自小便有著那么骨子左性,往昔年還好,這幾年卻是沒少折騰。
況且前半年陳貴人牽扯到了,給公主娘娘下毒之事。陛下一怒之下,便將陳貴人關了禁閉。二公主雖遠在蒙古鞭長莫及,可是偏偏也沒少寫信回來胡鬧,惹得雍和帝兩三次申斥。
如今回來,還指不定要鬧出些什么。
李無祿倒不是特別擔憂那位二公主,畢竟若是說起來,公主娘娘可不會懼她。
反倒是,二公主所嫁的,沒被呼和臺灣也更加棘手,這位王爺多年以來動作頻繁,卻是有些讓人摸不清楚對方的意圖。
也不知為何這些年來二公主的行徑越發的囂張,其后是否有這位王爺的指使,卻是未嘗可知。
就在城軌人被囚禁不久,這位二公主竟然一時與人發生口角,將自己夫君弟弟的一位愛妾直接鞭撻至死。
這一下可算是捅了馬蜂窩,那位王爺不管再如何軟弱,也總歸是蒙古王族,哪里容得下她。
也不知怎的到最后,竟然變成了二公主,仗著自己乃是大慶的公主,欺壓弟弟的傳聞。
這件事兒差點兒鬧到了理番院,也因為此事,蒙古各部難免都會對公主之事,帶著幾分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