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太腳步飛快,快步地穿梭在小巷中,她此時卻是慶幸自己乃是大腳,若是如那前朝一般過著小腳,這時哪里走得了路。
大慶朝的先祖,乃是因為草根出生,是以自從打下江山,第一條政令便是廢止前朝的裹小腳。
據傳聞那位開國國母便是大腳,有句美名乃是大腳行天下。
也因此大慶朝如今,對于大腳已然越加的習慣,世人的眼光也從喜歡那尖尖三寸金蓮,改成天足才是最適宜的。
如今大腳越來越多,如今只有那煙花之地,且并非是上流的,才會有著三二個小腳女子。
這是她們都登不上臺面,如今大慶朝人只覺得那天足最美,哪里有將骨頭折斷裹成小腳的。
劉老太步行走過兩條街又轉過三個巷子,直至走到自己家門前,她住的地方還算可以。
此處雖非富庶之地,然左右也都是一些整潔宅院,劉老太家門前正貼著一對門簾兒,背后的大門上黑油光可鑒人。
一瞧便可知曉,這戶人家女主人是個極為爽利的。
劉老太左右瞧瞧,發現門竟是虛掩著的。
她一時有些好奇,難不成是自家孫子今兒忘記關門。揚州素日的治安極好,是咦,這沒關門也是正常,但是自家孫子向來謹慎,每次都會將門鎖地緊緊的。
難不成真的是進偷兒
當下劉老太也不聲張,將門輕輕推開一個小縫,然后便走進去。
小院子正房兩間,有著東西側房,雖說沒有倒座房,但是相較之下也算是知足。她剛走到院中,便聽見自家孫子的話。
“李大哥,多謝你,這時若是能成,定然上您家拜謝。”這語調一聽,便知曉乃是自家孫子,也不知向對方求什么事,這如何為此激動。
劉老太有些好奇,她也沒聲張,順著角落向孫子的東廂房走去。
隨著她的腳步,里邊的聲音越發的明顯。
“劉賢弟,還是莫要多說客氣話,又何必說這些虛套。
只是,我還要奉勸賢弟一下。賢弟這么多年,雖前兩年失利,然則山長也曾說過,賢弟不過是心態一時迷茫,來日看破心魔定可高中。
是以若我所言不差,還望賢弟你能夠仔細的,多考慮一下才好。
況且我也曾在老太太那里聽過,她一直是希望,你能夠繼續學業的。若是真的這樣,是否會使得老太太失望,賢弟還是多考慮一二。”
這個聲音聽起來,倒并不是十分陌生,劉老太思索著。不知此人是誰不過是聽其言,便知曉定然是自家孫子的同窗好友。
而且這番話確有幾分肺腑之言,事實正是如此,她和老伴為何每日在外起早貪黑,所為的不就是希望,自家孫子能夠日后金榜題名,光宗耀祖。
是以對于孫子突然的想法,劉老太卻是極力的反對。
很顯然。這位李公子的話,讓劉老太的孫子顯得幾分憂郁。
只聽得他輕嘆一聲,苦笑著說的“李大哥,你說的我都知道,可是我家老頭、老太二人年近七旬,我又怎忍心讓他們為我奔波。
我如今已然二十,可卻肩不能挑,手不能提。
每日里只能抄書貼補家用,便這樣,老太還說讓我萬不可如此,卻是容易荒廢學業,我乃是大好男兒,又怎能看著家中老人為我所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