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長詩》,吉普林老人很早之前對費奇提過它,那已經是差不多一年前的事情了(章節44)。費奇在冰封要塞的藏書間找過,在谷濺堡的圖書館找過,但直到今天,在圣三城堡圣典廳厄絲的幫助下,他才終于見到這本書。
“兩個版本的《雷霆長詩》有第三十七段。我對比了一下,兩本里面的第三十七段是一樣的,所以我找了第一版,也就是最古老、內容最多的一版。”厄絲一見到費奇就變得很激動,臉紅紅的,手和腳似乎不知道該往哪里放。“我還幫你查了一下。《雷霆長詩》一部分是對女神行走人間時候的記載,一部分是類似預言的內容。當預言應驗后,為避免后人誤解,就將那些部分移到《神諭與預言選集》里面了。所以后來版本的《雷霆長詩》就沒有了三十七段以及后面的四個章節。”
“太感謝了,我會好好閱讀這本書的。”
“啊,這是原本,千萬別弄壞了——當然你不會那樣做的。但若是可能的話,抄錄之后將原本盡快還給我可以嗎?”
“我能否有幸在比武大會上將這本書還給你呢?”
“哎呀,那太好……那多不好意思啊!”厄絲連忙改口。她覺得自己又要開始語無倫次,就像是童年還沒有大量閱讀書籍時那樣。她趕緊告辭,急匆匆奔了出去。費奇就站在法師大宅的門口,朝陽在他身前拉出巨大的影子,一直籠罩著下山的路。
最近的收獲很多,還是先從《雷霆長詩》開始吧。費奇回到圖書室,小心翼翼打開了面前的古書。這本書至少有兩三百年的歷史了,幸虧有神術保護,否則早就會因過度氧化而損毀。施放在書本上的神術符文,只有一小半來自女神,一多半則來自造物故主,這在當今的神術中已經不可能再發生。
第三十七段講述的故事很簡單。女神以**凡胎行走人間,赤足丈量大地,親眼目睹悲喜。有一日她在雨后的山谷中停留,遍尋不到干柴,于是運用神力讓濕木頭干燥,并以此升起了火堆——這是故事的背景。
一個農夫經過,他熟悉這里的環境,知道下過雨,因此遠遠看到火堆就覺得不正常,于是避開了,錯過了和女神見面的機會。
一個商人經過,帶著他的護衛。他看到有火堆,但沒有看到女神有車和駝獸。熊熊的火焰需要大量的木柴,因此他覺得肯定有其他人在埋伏。他擔心自己貨物的安全,于是避開了,也錯過了和女神見面的機會。
一個獵人經過,他背負著沉重的鹿,雨水造成的濕滑讓他疲憊不堪。他雖然有些猶豫,但冰冷的身體讓他不得不鼓起了勇氣,分享了女神的火焰。他表示了感謝,但矜持讓他沉默寡言,于是錯失了和女神對話的機會。
獵人的八歲孩子來找他,自然而然地加入了溫暖的篝火晚會。他喜歡說話,女神便陪他說話,比如給他講述了自己一天的見聞,甚至透露了自己的身份。孩子很不理解女神這兩個字意味著什么,只是好奇地問了一個問題:“你能用力量讓木柴干燥,為什么不讓自己暖和起來,不就不需要點火了嗎?”
女神回答說:“毛皮可以讓身上溫暖,烈酒也可以,但是除了我,沒有人能夠點火。那若我不來做這件事情,誰又能來做呢?”
“其實,這不在于點不點火,而是下不下雨。如果知道要下雨,早做準備,誰都可以有一個溫暖的火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