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么啊?憑什么你這個“平衡”能指揮造物故主,尤其是事實上使用了造物故主的神性水晶,還變相地“拖延”造物故主的蘇醒時間。費奇深入思考,發現能讓這種邏輯成立的唯一解釋是:這個“平衡”真的能夠指揮造物故主,它就是造物故主。
之后,費奇便展開了試探。他的笑聲、表情和身體動作都是在展現自信,一種超乎常人但有著堅固基礎的自信。他講出了若是沒能成功阻止永黎大陸毀滅后自己的報復計劃,里面每一步都符合他的實力水平,在感性和理性兩方面都有著非常充分的支持,完全無懈可擊。它并非是費奇臨時想出來的,而是在思考如何拯救世界時出現的副產品。費奇確實想過用這種報復計劃來要挾幾個騎士,讓它們成為自己的助力。只是這種做法成功率太不穩定,就被扔進“無用計劃”的垃圾堆里。
今天,這個計劃變得有用起來,正好可以試探“平衡”。必然報復帶來的威脅加上自由離開第二世界的誘惑,這樣都不能打動它,那再加上之前的問題,費奇基本可以確定眼前就不是真的平衡,它提出的不是建議而是陷阱。
“與戰爭騎士來一場戰爭”,這是費奇一直在刻意避免的情況。在第二世界,他只有兩種行動模式:自己一個人像刺客一樣行動,或者派出魔鬼軍隊然后作壁上觀。費奇是根據對戰爭騎士能力的推理來決定了這兩種行動模式,剛好做到了“發揮影響但不參與戰爭”的效果。現在敵人想讓他打破這兩種模式,恰恰說明他做對了,他的推理也是正確的。
費奇更有理由認為戰爭騎士有辦法將他拖在戰爭狀態中無法離開,這是最符合造物故主利益的做法,而且在費奇宣示了“復仇計劃”后,變得更加迫切的一種需求。到了神靈這個力量層次,徹底殺死神靈的方法并不多,但都有一個共通點,便是需要在神國之外鎖定神靈的真身。很少有神靈會像貪婪那樣懶惰,為了省點力氣,平時既不用化身也不展開神國,只是趴在神性水晶邊上時不時舔兩口。
用戰爭騎士拖住自己,然后再想辦法殺掉。或者一直拖到世界毀滅,順便清理掉這個心頭大患?在這個計劃里面,冒著最大風險的并不是費奇,而是戰爭騎士。而能夠讓他冒這個風險的,絕對不會是與他平級的平衡騎士,只可能是造物故主。
所以現在的問題就很有趣了:造物故主為什么要開始插手自己與戰爭的對抗,又為什么要選擇這種方式。
新情況會引發新問題,費奇需要好好思量一番。造物故主的登場實際為費奇解開了謎題的一角:毀滅與重生計劃的軟肋是不是和自己之前的設想一樣。他之前為拯救永黎大陸而布置的計劃是以最苛刻的條件來應對最困難的局面,實施難度極高,成功率同樣也很高——但這都是他的推理。只要造物故主暴露出一些信息,費奇就能用這些信息來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計劃,降低實施難度,保持甚至推高成功率。
他思考著,但又不能思考太多,畢竟漂浮大陸就在第二世界主星球的頭頂上,眼神足夠好的人就能監視他。他要明明白白地演戲給監視者看,維持住自己給敵人展現出的“人設”:一個因為魔法而自信、因為勝利而驕傲、為了對抗邪惡腐蝕而走上救世主道路的苦行僧、在神人魔三者之間掙扎的強者。
但實際上,魔法只是工具,勝利依靠努力因此沒什么可驕傲的。拯救世界時挑戰和興趣,是他想做的事情,也就不會多苦。而人神魔掙扎?費奇才不呢!他覺得魔鬼挺好的,天使也不錯,人類雖弱,但卻是唯一能用來享受美好生活的選擇。只要都占了,就不掙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