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還是忘了吧
第一次和諸伏景光進行咨詢的結果并不理想。
因為并沒有達到我的預期。
這讓我有點想翻漫畫,去確定諸伏景光在警校篇的表現,但我又怕犯了先入為主的觀念,反倒束手束腳。畢竟,此刻我就在情境里面,上帝視角總結的事情并非就比個人視角要來得全面。另外,漫畫的內容也會相對來說比較刻板片面,尤其是對我來說,現在的諸伏景光不是紙片人,而是活生生的人。
紙片人一定會有一套標準的拯救公式,但人沒有。
或者對我來說,紙片人是客觀題,而人是主觀題,沒有辦法輕易解決。
盡管諸伏景光讓我很掛心,但我也沒有辦法只關注諸伏景光。我還約見了其他班級的人。
一周過去,基本把所有人的報告也寫出來了。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問題。
十六個人里面,并非所有人都必須要接受咨詢。我把時間都排開,咨詢時間每次都集中在學生的課余時間或課后時間,時間一般控制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之間。因為有些學生并不愿意公開自己接受心理咨詢的事情,比如說諸伏景光。
真的,不能看他表面很軟很隨和,在最后確定得接受長期咨詢的人里面,他是最軟硬不吃,油鹽不進的。
“我只是輕微失眠而已,請不用擔心。”
我到現在都還記得,他第一次來咨詢室的時候,警惕性極高。當時諸伏景光說這句話的同時,他并沒有坐在椅子上,腳尖還是朝門外的。要知道,離大腦越遠的身體部分越難以控制本人內心最真實的潛意識。他表面很配合,但其實想走了。哪怕我提高了聊天氛圍,他也愿意講一些以前的事情,但是他的態度像是在說別人的故事一般這種情況,要么是完全放下了,要么是全副武裝。
諸伏景光很顯然是后一種。
我固然不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忠實擁躉,不會認為人的童年對整個人人生起到根本性的作用,但現在心理癥結出在童年生活,我認為這需要解開。
不過,我站在他的角度想說到底我還是知道諸伏景光的性格的,自然是覺得他不愿意讓人知道他接受咨詢,是因為怕零會擔心自己的情況嚴重。同樣的,他對心理咨詢并沒有足夠的信任,他認為自己就可以解決這件事。在這件事上,他夸大了心理咨詢的嚴重性,同樣的他也不理解心理咨詢的內涵。
不管怎么樣,他不說的話,我這些推斷都只能算是不成立的主觀臆測。
咨詢一般是一周做一次,不需要刻意每天都見。
留在學校忙了十天,給春森老師做總結的時候,我突然想起我這段時間完全沒有在想“我會不會變成殺人兇手”的事。
在做一周匯報的時候,我把所有學生的情況進度也說給春森老師。提到諸伏景光,春森老師一邊看報告,一邊建議我,既然諸伏景光不想到心理咨詢室,那就不能逼他來。
我過分在意諸伏景光了
“和君,你犯了新手錯誤。”
我原本以為我自己是不會犯這種錯誤的。
當現在放在我身上的時候,我才知道我真的是割舍不掉。
春森老師沒有繼續在這件事上討論,翻開下一頁,說道“栗田同學怎么樣”
栗田是隔壁女校的學員。她失眠情況主要是來自于家庭的焦慮。我說道“她父母因為希望她離開警校,做其他方面的公務員,在她入校后不斷給她施壓。她和她父母原本感情關系很好,現在為這件事而僵化,讓她覺得很難受,所以有失眠的狀況。”
我和栗田優聊的時候,她全程在問我怎么辦,該不該聽父母的話,但心理咨詢師并不是為別人前途做決定的人,更多情況下是幫助別人認清自己,提升自己,在未來的道路上遇到相同的問題和挫折,也能夠憑借著內心的力量去度過難關的人。咨詢這是一個引領思考,梳理邏輯,增強對負面情緒免疫力的過程。
我問過她,她當初為什么要選擇警校,她的父母為什么會拒絕她當警員。
“她對于父母的考慮很清楚,但是對于自己為什么選擇警校的回答,口吻卻很模板,比如認為保護市民是自己的責任。我認為她不并愿意告訴我。而她談論原因的時候,實際態度上是痛苦、甚至是回避的。同樣的,她不愿意告訴我她做噩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