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過去的日子,就像被飛馳的箭射中的游魚,被草葉阻礙住的風。”
“往回看的時候,我才想,魚是魚,風是風,水也是水,就像生活即是生活本身。”
“我會銘記,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在華國西北再西北處,有一個地方,叫做木溪村。”
“謹以此片,獻給帶給我諸多感懷的木溪村。”
她怎么總是這么會打動人。有人忍不住想。
難怪在內網的評分上,這部紀錄片都能達到92分。
看完看挽燈之后,再看這部紀錄片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可是二者之間有某些線條隱約連在了一起。
看挽燈是周景的陣痛和救贖,而木溪村獨屬于陶萄一人。
她在那里看到了生活,窺見了山后的天光。
木溪村一經播出,反響再次達到了一個空前的程度。
木溪村的自然、美好,深深牽動著每一個人的神經。
很多人想到木溪村去看一看,看那里的措姆湖是否同陶萄鏡頭下一樣藍,看那里的跛腳爺爺是否還守著他的小湖,看那千燈之下寬闊的河流是什么樣子,看那里的景色是否真的如同夢一般美好。
可人們又擔心,旅游業的發展,會破壞木溪村原本的安詳。
那里美好,正是因為那里與世隔絕。
就在大家拿不定主意的時候,g省的文旅局發布了一項公告。
木溪村及其周邊地帶,已被劃入重點保護區的行列,不會對外開放旅游,但是為了保障當地人民的生活,政府會重點關注當地的教育和生活。
這里是h河流域的上游,不能污染,也不能過度開發。
這是好處,也是壞處。
這部片子不是什么商業片,也不是為了推廣當地旅游業而在當地的頻道上播放的。
如果非要說的話,雖然這里離城市很遠,但是是陶萄的木溪村讓人們看到,原來這里還有這么一個地方。
木溪村的人被村長帶著,在村口用大屏幕放映著,看完了這部紀錄片。
雖然已經看過一遍了,但是桑桑這群人還是繼續在看。
他們聽到村里的大人們在討論。
“那是我曬的衣服和魚干。”
“跛腳叔叔也在。”
“這不就是我們木溪村嗎”
桑桑想,這里的確就是木溪村。
木溪村很好,一點也不比城市差。
陶萄的兩部電影輪番上映。
由于在社會上引起的反響實在太大,而且沒人曾想,僅僅憑借著一部看挽燈陶萄人生中的第二部正式作品她就成功打入了海外市場。
夏家還是原來那副破樣子,夏啟月最近過得很不開心。
在電影上映之前,夏從陽并不知道陶萄在忙什么,夏啟月也很不得陶萄早日死于打壓和抑郁,多拍幾部爛片出來,然后早日隕落。
然而等著兩部片子出來之后,他們那些見不得人的惡意和詛咒瞬間就消失殆盡了。
海市那些在宴會上見過陶萄的人,尚且感受到了一種不真實,他們尚且如此,更枉論是夏家的這幾位。
如果看挽燈和木溪村只是一般的好,那他們能夠接受。
但是并不是。
這兩部作品高高昭示著陶萄這個留著夏家的血卻棄夏家如敝履的少女擁有一般人,乃至一般天才都無法企及的才華。
這種才華,不是錢和勸能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