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現在派人出發去z省么”
夏恒目光從文件夾上移開,語氣恢復了平日的不茍言笑“暫時不需要。”
在片場的這段時間,陶萄和工作室的幾個人關系更加密切,默契也越來越好。
第一次徹底自己上手拍攝影片,除了陶萄之外,大家都是新手。
拍攝的地方沒有很遠,就在z市的影視城。
雖然在此之前,大家在拍攝商業廣告的時候,彼此之間已經磨合得差不多了,可誰都知道,拍電影和拍商業廣告完全不是一個層級的事。
因而在剛開始的那幾天,除了陶萄之外,其他人幾乎都是在煎熬和遲疑當中度過的。
劇本是好劇本,陶萄的實力他們也是有目共睹。
可是人類天生會對未知的東西感到害怕,在前途和結果無法做出設想和預料的時候,盡管內心深處覺得是在往好的方向走,但無論如何還是會感到迷茫。
有這樣的情況,一開始大家做什么都多少有點束手束腳。
陶萄看出來了這一點,當時并沒有說什么。
直到幾周后,她把剪輯好的一段視頻在他們工作室的會議室大屏幕上給大家播放給了一遍。
這段影片就像是急速止痛藥,所有人的焦慮頓時一掃而空。
在拍電影的過程當中,幾個人長時間相處在一起,關系也就越來越親近。
拍攝結束之后,大家吃飯和玩樂基本都是共同行動。
江恒也已經在電影開拍之前結束學業來到了z省,家人并不能理解江恒的行為,不過江恒決意離開京都,他們怎么也勸說不動,最后只能去找周加西想要把江恒拉回來。
只可惜找了周加西之后,周加西沒有勸江恒,反倒是告訴江恒的父母“兒孫自有兒孫福,江恒的選擇不一定是錯的,工作室的老板我認識,在我看來,這也許將會是他在今后大有可為的開端。”自此,江恒的家人們的勸說也就此作罷。
來到z省之后,江恒很快融入了工作室的氛圍當中。
在團隊當中,江恒儼然是編劇功底最深的一位,除了江恒,陳鐵林等人也各司其職。
在電影開拍之際,每個人都負責不同的區塊,盡管心中懷揣著遲疑和緊張,但是每個人做事都井井有條。
陳鐵林負責場地和后勤類的事情,通俗點來說,拍戲需要的道具、服裝的采購,在哪里拍攝,如何聯系到場地,要拍群眾戲了,群演的招募遴選,這些基本上都是由他負責,在拍攝過程中,陳鐵林偶爾也會參與,但更多的是負責人與錢的事情。
本來陳鐵林就是科班出身,自己也有這方而的本事和才能,被陶萄安排管這些事情,陳鐵林不覺得委屈,反而挺開心的。
與人打交道,通過忽悠和三寸不爛之舌把價格放到最低,原本老板不愿意輕易外界的場地,由陳鐵林去聯系,用不了多長時間,統統拿下。
當然也有陳鐵林處理不了的事情,總會有狗眼看人低看不起新導演想要巴結大導演的業內老板,把場地的價格抬到極高,又還得他們來規定使用時間,擺明了就是想占他們的便宜,每當這個時候,陳鐵林就會乖乖地打電話給陶萄。
陶萄總能找到辦法來解決,并且效率極高。
這讓陳鐵林堅信陶萄家境雄厚一事,實則不然,陶萄不過是通過她認識的那些人,去打通關系或者施壓。
這些人卻也不是因為陶萄后頭有人的緣故來幫助陶萄,而僅僅因為陶萄就是陶萄而已。
和陶萄在一起工作久了之后,陶萄在片場拿著話筒一絲不茍的形象也逐漸深入人心。
主演都是陶萄親自物色的素人,沒有名氣,更加沒有太多拍攝經驗,但是再怎么生疏,進了鏡頭之后,在陶萄三言兩語的指導下進步如飛,很快便能進入狀態,重要的是,他們正因為沒有經驗,所以身上沒有油氣,就像是一張白紙,任由陶萄揉捏成她想要的樣子。
在拍攝的過程當中,陶萄向來展現出與年齡不相符的沉穩和冷靜,統而稱之,可以將其歸結為領導力。
就像第一次在片場掌鏡,陳路趙亦等人的感覺一樣,當下的江恒等人以及在場的工作人員是同樣的感覺,甚至震撼更加強烈。
因為比起半年以前,現在的陶萄又進步了很多。
不管是在拍攝的技巧和經驗上,還是在與人打交道一途上。
而她給人的壓迫感并非出自于她老板的身份,而是她所展現出來的果斷的領導力和擔當。
她似乎有一種魔力,讓一切都快速且有條不紊地變好,并且不斷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