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陸......”
運算進程取消,窗外3樓傳來的超算冷卻系統的風扇和壓縮機轟鳴聲也是平緩下來,張晴整理下剛才運算分析出來的數據,問道:“常規超算在運算分析這些離散性數據太過勉強了,要不讓雅珊跟上面聯系弄一臺量子計算機?”
“量子計算機......”
陸毅神情沉默了一會兒,拒絕道:“不用,我找中科曙光訂多多一臺超算,這個實驗完成了以后生物研究也需要用到,這段時間要是運算性能不夠,讓徐瑩學姐聯系羊城其他有超算的企業機構租憑。”
“為什么?”
張晴有些疑惑,同樣的性能,量子計算機對離散性數據的運算效率,是常規超算的一倍乃至數倍,恰恰等離子體湍流的數學模型涉及到的幾乎都是離散性數據運算。
這樣的情況,就算量子計算機還不完善有諸多缺陷,但在離散性數據上面的性能優勢也足以彌補缺陷,這樣找國家那邊花錢弄一臺量子計算機反而是最劃算的。
“競爭。”
陸毅簡單說道:“相比較國家研究所,我們更需要率先研究出可控核聚變等離子體湍流數學模型這個名氣。”
和馬普研究所他們拒絕陸毅購買偏濾器是因為競爭,需要率先完成可控核聚變的等離子體湍流數學模型一樣,陸毅這邊也需要去競爭。
只不過馬普研究所他們需要這個名頭申請更多的經費,挽救自己現在窘迫的情況,陸毅也需要這個名頭為自己積累聲望,為以后的科研實驗作鋪墊。
在科研界和學術圈要想搞研究,經費資金重要,但更重要的卻是聲望。
諾貝爾大佬說句話,經費、資源、人才就會蜂擁而至,百億富豪把全部身家砸進去,經費有了,資源有了,但最重要的人才卻很難尋到。
要是陸毅是諾貝爾大佬,別說親自在清北砸重金挖墻腳還幾乎沒人響應,直接發條微博發個公告,那些人才就會千里趕過來面試任你挑選。
“那之前他們要求新溫度區間的數學模型共享,我們也拒絕嗎?”張晴說起之前在上京談的問題。
“延后10個溫度區間的模型給他們,就說高溫區間的等離子體湍流數據更加繁雜,我們在搭建數學模型中遇到了困難。”
陸毅思考了下說道,延后10個溫度區間的數學模型,這樣既不會把關系鬧僵,也能保證自己的優勢。
“那我知道了。”張晴點點頭把陸毅的決定記了下來,并沒有反駁。
“我要回去學校,過兩天再回來,你們做實驗別太晚熬夜了。”
拿起車鑰匙,陸毅對張晴林夢兩人吩咐一聲,轉身往外面走去。
既然決定要加多一臺超算,那時間肯定越早越好,另外加多一臺超算電力方面也需要再次擴容,這個需要早哥那邊幫忙跟羊城電力局打交道。
沒想年前剛跟系統探討科技壁障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問題,人性問題,還想著怎么改變這個情況,讓人類文明的資源從娛樂和內耗競爭中轉移向科研,現在自己卻也是在考慮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