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院士,會議就要開始了。”
陸毅那邊的研究員公開招聘熱火朝天的時候,上京一場會議也正在召開,幾位研究可控核聚變的教授院士在秘書的通知下進去會議室,在放有自己名字牌的座位上坐下。
“這次會議主題,是關于EAST項目接下來研究重點需要大家一起探討下意見。”
會議主持人的話音一出,坐在第一位的王院士就稍稍變了臉色,看向主持人旁邊的兩人,說道:“我認為接下來我們還是專攻托克馬克裝置,在這方面我們有領先世界的技術優勢,經驗也更加豐富。”
“王院士,托克馬克裝置我們是具有領先的技術優勢,但我認為現在等離子體湍流數學模型構建出來了,我們可以考慮同步研究仿星器,解決了等離子體湍流難題的仿星器會在技術和理論會比托克馬克更有發展優勢。”
一位來自南華大學的教授提出不同意見,他是研究仿星器的,只不過明白國內EAST項目情況的他并沒說把重心偏向仿星器,只是說同步,把原先托克馬克裝置獨占的情況改變一下。
“張教授,正是因為等離子體湍流的數學模型構建出來了,加快了可控核聚變的研究進度,所以我們才更不應該放棄我們在托克馬克上面的優勢,而轉向幾乎要從頭開始的仿星器。”
另一位教授并不贊同南華大學張教授的意見,反駁道:“等離子體湍流帶來的困擾,不單在仿星器上面有,托克馬克上面也有,相信我們根據這個數學模型調整控制算法,必定會率先實現托克馬克的商業化。
但我們轉向仿星器,先不說仿星器研究需要的資源會是托克馬克的十幾倍,難道我們能比已經在仿星器擁有重大優勢的國家率先實現商業化嗎?”
這位教授顯然很明白上面人的心理,一邊是已經占據了優勢可能率先實現第一個商業化的托克馬克,一邊是別國占據優勢就算現在介入進去也不一定能第一個實現商業化的仿星器。
第一,這是一個很好聽的名詞,也意味了極大的政績和功績。
“托克馬克商業化?”
張教授看到坐在主持人旁邊兩人變化的神情,心中不由有些悲哀,但還是果斷說道:“既然托克馬克可能第一個實現商業化,那請問下,馬普實驗室那邊的螺旋石7-X裝置已經成功實現了連續3600放電時間,我們的托克馬克裝置突破1800秒了嗎?
我記得,在等離子湍流數學模型構建出來之前,螺旋石7-X記錄的最長放電時間不超過10秒,現在已經突破了一小時,而我們的托克馬克裝置是102秒,現在還是在1200秒到出頭對吧?”
“張教授。”
旁邊的王院士聽到這些數據臉色變了變,說道:“做為一名科研學者,我們不應該被眼前的數據所影響,托克馬克我們更有優勢那就更應該專注在這方面,否則就算轉向仿星器,那請問相關研究員從哪里來?還是從頭開始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