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材料實驗室制備出第一根超導石墨烯導線的時間里,陸毅都宅在物理實驗室那邊參與到仿星器的研究中。
“根據等離子體湍流數學模型數據分析,97號固定線圈需要向左小輕微偏轉0.181度。”
十幾天時間仿星器每天都有啟動,陸毅和張晴等人穿著厚重的防輻射服來到仿星器放置區域,一邊對明日仿星器進行檢查,更換損傷嚴重的設備組件,一邊拿著千分尺對外磁場線圈進行調整。
在仿星器中,除了一小部分屬于活動調整,在仿星器啟動時接受系統控制的實時調整的線圈外,還有大部分是屬于固定的線圈,這部分線圈一般只有仿星器優化時才會進行調整。
“黃生,剛才林強調整52號固定線圈再檢查一遍看看調整合格和固定死,林強,你來檢查我這個97號固定線圈。”
拿著千分尺小心翼翼把線圈調整到準確位置并固定死,陸毅并沒有因為自己是老板而有特權,反而主動邀請其他研究員相互對他人的調整進行檢查。
做為產生約束磁場的線圈,這是仿星器最重要的組件之一,每一絲調整都會帶來磁場形狀的改變。
這玩意根本馬虎不得,溫度高達億攝氏度的恐怖等離子體就是它負責束縛,要是調整出錯或者在啟動運行中因為沒固定牢出現抖動,那輕者試驗出現問題,嚴重就是安全事故。
“老板,你說我們這次根據等離子體湍流模型調整了明日仿星器的外磁場線圈和控制參數后,放電時間能不能突破100秒。”
老板手拿著調整方法,仔細比對52號固定線圈的參數,確定沒問題后轉過頭對陸毅問道。
“問題不大,畢竟WEGA仿星器是螺旋石7-X的前身,設計上是沒有螺旋石7-X這么先進,但該有的技術也都有,偏濾器的效率也很不錯。”
在沒有根據等離子體湍流模型調整仿星器之前,在兩位從馬普實驗室挖過來的工程師的建議下,大家一邊學習仿星器更為具體的構造和技術原理,也一邊摸索熟悉用自己的知識調整明日仿星器。
在每天都在啟動試驗,試驗完檢查好仿星器損傷,然后就一頭扎進收集到的數據中,用這樣的情況用這樣的狀態起早貪黑的拼了一段時間,靠自己的能力把原本不到3秒,偶爾還是不到1秒的明日仿星器放電時間穩定在6秒左右。
直到這時候,大家才覺得對這臺大家伙比較熟悉,這才開始根據等離子體湍流的模型結合仿星器的參數,調整外磁場線圈和控制算法參數。
這樣的調整也不是一步到位,因為線圈調整意味了磁場形狀發生改變,這樣等離子體也會相應發生變化。
雖然這一個變化逃不出等離子體湍流的模型,但卻意味了需要在不斷根據試驗的最新數據去仿星器進行調整。
這跟馬普實驗室的螺旋石7-X超過一小時的放電時間不是在等離子體模型突破就達到了,也是經過多次調整才達到一小時以上一樣,只有經過多次調整,仿星器才能達到最優狀態,把等離子體湍流模型最大作用化,把等離子體湍流帶來的影響最小化。
“ok,搞定,回去檢查下控制算法調整的怎么樣,然后進行今天調整后的第一次通電試驗!”
陸毅拿著調整方案把所有需要調整的線圈檢查一遍,又看了下剛更換下來的損壞組件,確定沒問題后這才招呼大家回去控制室。
“兩位美女,沒問題吧。”
回去控制室,陸毅摘下頭盔,隨手摸了把額頭上的汗水對控制臺前面的林夢和張晴問道。
“調整好了,這次調整變化的數學模型也上傳到實驗室內網公共區域,你可以去下載看一下。”
林夢確定完最后一個數字,確定保存這份控制算法,站起身對陸毅笑語嫣然的說道。
這話一出,周圍物理實驗室的其他研究員就迫不及待的拿起自己的電腦連上內網,登陸賬號下載林夢上傳的數學模型。
數據層面的東西還是數學家比較擅長,這段時間物理實驗室獲得的數據林教授都在帶數學組進行建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