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說的不錯,人參的確大補,可其余幾樣,麥冬,竹葉等都是寒涼之物,而皇上的脈象安和,惟氣弱脾虛,又心氣不足、身軟神倦,明顯是氣虛陽虛之癥,又如何能長期服用生脈飲呢。”
說到最后,劉太醫的語速明顯加快,顯然是心急的很了。
柳清菡緩緩點頭“那劉太醫就不曾將情況仔細講給皇上聽么事關皇上身體,皇上不會不聽太醫所言的。”
皇帝把自己的命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又怎么會胡來
劉太醫連連搖頭“您是有所不知,奴才也勸過皇上,可皇上一意孤行,非是不聽奴才勸誡,奴才是有心也無力。”
自皇帝開始服用生脈飲后,他是每天都心驚膽戰的,生怕皇帝因此有個什么好歹,那他必定九族不保,就連僅剩下的一些黑發,也全都白完了。只要他一開口勸皇帝,皇帝便言他的醫術不精,比不上他堂兄,幾次下來,他又如何敢再開口
不聽太醫的話這倒是奇了怪了,難不成這生脈飲有什么讓皇帝非用不可的理由
柳清菡瞇了瞇眸子,輕搖了搖手中的團扇,扇柄下掛著的平安扣墜子一旁的小幾上蹭來蹭去“劉太醫,你既同本宮說了這些,想必是要讓本宮幫你去勸皇上,那你是否也該對本宮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呢畢竟咱們都是一心為了皇上,只有皇上好了,咱們才能更好,不是嗎”
上一次,她也是打著為皇帝好的旗號,令劉太醫軟化了態度的。
劉太醫狠狠的糾結了一下,到底還是覺得自己的命重要“此事還與多年前圣祖爺有關。”
“奴才所在的劉氏一族世代行醫,奴才的堂兄比奴才大了二十余歲,曾在任康熙年間太醫院院判,深得圣祖爺信任。只是圣祖爺年歲漸大,身體難免出現各種各樣的癥狀,譬如身軟神倦,神氣恍惚,夜間少寐,夢寐不安等,甚至圣祖爺的身體一度因為這些癥狀而衰敗,堂兄心急如焚,便連日查遍醫書,替圣祖爺擬定了生脈飲這一藥方。圣祖爺連續服用半年后,身體果真好轉,故而生脈飲一方也被太醫院存了檔,保留了下來。”
“可隨著世事變遷,不知為何,生脈飲的功效卻被人傳的神乎其神,傳言更是說有祛病延年的功效。所以”
皇帝自己命太醫院拿了圣祖爺的脈案,拿自己的癥狀與脈案上圣祖爺的癥狀一一比對,在發覺自己的癥狀與圣祖爺的癥狀對上了七八分后,心中就越發堅定了要持續服用生脈飲的方子,也因此,皇帝才壓根兒就肯不聽他的勸誡。
柳清菡搖著團扇的手微頓,神情微妙“敢問劉太醫,若是這生脈飲皇上當真服用了半年,可會有什么后果”
劉太醫噗通一聲跪了下來,三魂七魄只剩下一魂一魄“陰陽相沖,體內寒涼之物日漸增多,這這”
最后這句話,哪怕他再忠心,也不敢就這么直言不諱的對皇帝說,你要是不聽我的就會死這樣的話,否則他的腦袋掉的更快。
徹底了解后,柳清菡心中已經有了計較,她起身虛扶了劉太醫一把“劉太醫對皇上的忠心,日月可見,本宮也看在眼里,只是劉太醫你伺候皇上多年,應當了解皇上的脾性,一旦皇上決定了的事情,極少有改變主意的,劉太醫今日所說所求,本宮應下了,然而本宮也不能保證皇上一定會聽本宮的,所以太醫還是不要抱太大期望才好。”
皇貴妃肯幫忙,已經是出乎劉太醫的意料了,他感激道“多謝皇貴妃。”
劉太醫擦著汗出了永壽宮,但愿皇貴妃能夠勸得皇上。
他想的過于美好,殊不知柳清菡根本就沒有要去勸皇帝的意思。
一則皇帝一心追求祛病延年,連太醫的話都聽不下去,又如何會聽她的話,二則皇帝自己作死,反而還省了她許多事兒。
不過為了做個樣子給劉太醫看,她還是在第二日去了一趟養心殿。
柳清菡到時,令妃正在一側伺候筆墨,見她進來,還未來得及行禮,皇帝頭也不抬道“免禮,你先在一旁坐一會兒,朕還有兩份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