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清菡略有憂心:“皇上,臣妾有些話,覺得還是不吐不快。”
皇帝詫異道:“什么”
“臣妾沒有要詆毀公主的意思,只是臣妾覺得,皇后娘娘一向寵愛公主,以至于公主性情率真,行事很是不拘小節,就連皇上與臣妾的事情,也毫不避諱,多少有些不大合適,再者,公主日后是要嫁往科爾沁的,若是依舊這副性子,難免所以臣妾認為,您是否要命人好好兒教一教公主的規矩”
她用詞很是含蓄,皇帝卻聽得明白,他死死皺著眉:“和敬什么時候插手過你和朕的事”
柳清菡想了想道:“是去歲臣妾和公主落水的那次,起因便是公主詢問您的內圍之事,臣妾忍不住多嘴說了幾句,公主這才惱羞成怒”
皇帝含了幾分怒氣:“這樣的事,為何不早告訴朕”
“臣妾不愿多嘴,因為怕您覺得臣妾是在給公主上眼藥,所以便不曾提起。”
柳清菡做事,一向點到即止,見皇帝若有所思,自己該說的也說了,剩下的只叫皇帝自己想去,她就不信了,這次和敬公主還能全身而退。
她明白公主撫蒙對于皇帝的意義,所以話里話外不止一次提起了和敬公主要遠嫁一事,為了蒙古科爾沁部落的勢力,皇帝也多少該有些動作了。
皇帝走后,柳清菡喊來了之卉:“你去查查,今兒跟在和敬公主身后的宮女是誰,本宮瞧著,總覺得有些眼熟。”
這事兒簡單,不到下午,之卉一臉古怪的回來:“娘娘,那宮女竟是鈴蘭。”
“竟然是她。”
很快就到了九阿哥洗三,因為皇后才崩逝,洗三不曾舉辦,只有皇帝一道賜名的圣旨,六阿哥賜名永瑢,八阿哥賜名永璇,九阿哥賜名永琋。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次賜名,九阿哥才是最主要的,六阿哥和八阿哥不過是陪襯而已。
純貴妃因在孝賢皇后的喪儀上被皇帝遷怒,一病不起,聽了這消息,也不見喜怒,而嘉妃則精力十足,在啟祥宮里都快把柳清菡的祖宗十八代給罵了一遍:“柔妃還真是好命,本宮到底小瞧了她。”
八阿哥磕磕絆絆的叫著額娘,也沒等讓嘉妃消氣半分。
洗三過后,皇帝突然下旨,稱贊和敬公主孝心可嘉,竟主動請旨前往皇后陵寢,替皇后守陵三年,皇帝不忍駁其孝心,忍痛準奏,命和敬公主于七日后啟程,隨之同行的,還有皇帝親自賜下的十二精奇嬤嬤。
嫻貴妃坐在柳清菡身前七步遠的距離,笑吟吟的:“還是柔妃妹妹有本事,一出手,就把咱們這位嫡公主給送出了紫禁城。”
沒了和敬公主在眼前礙眼,嫻貴妃只覺得宮里的空氣都新鮮了許多。
這等功勞,柳清菡自是不會承認的:“嫻貴妃此言差矣,都是和敬公主自己有孝心,和臣妾可沒關系,不過嫻貴妃來的也正是時候,臣妾有樁事兒,正想問您呢。”
嫻貴妃揚了揚帕子,柳清菡直直的看著她的眼睛:“不知嫻貴妃可識得一個叫鈴蘭的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