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鐘璃用過午膳并觀賞過秦淮河上的水傀儡戲后,李長安終于要與她分別去參加龍舟賽了。
鐘璃等三人在馬車內又換好了女裝,待李長安將她們送至鐘家的花棚時,她們已然又是三名頭戴帷帽規規矩矩的美嬌娘了。
至于鐘家的花棚,那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棚子。確切地說,那都是各世族借口給崇安帝過生日,順勢占據了秦淮河兩岸的土地給自家修建的別業。
而考慮到現在的秦淮河周邊風景遠不如后世地球位面,是以每年各世族們都只會在端陽節當天來這里一次而已。當然,為了給崇安帝長臉,每次來他們都會將別業的里里外外張燈結彩并移植各類奇花異草,將自家的別業打造地猶如仙境一般。至于其余的時間,這處別業卻是多半空置。
但愿被迫搬家的兩岸漁民都拿到了足夠的拆遷費吧
李長安隨意掃了眼河道兩岸的別業,只在心底暗嘆了一聲便將手中折扇塞給鐘璃。
鐘璃下意識地接過折扇,只見展開的扇面上墨汁淋漓,顯然是李長安方才趁她換裝的工夫倚馬而作。
李長安本人亦一臉鄭重其事地道“其實,長安哥高興的時候也寫詩。只不過,要看為誰而寫”
接著,他翻身上馬,慷慨放言“璃妹,待我取來龍舟賽冠軍贈你”
望著李長安策馬遠去的背影,就連悄悄趕來圍觀鐘家嬌客的鐘氏姐妹們亦不禁暗自感慨“好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郎”
卻是與李長安相識已久逐漸對其魅力免疫的鐘璃,率先定了定神將目光投向扇面,低聲念道“山、園、小、梅”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如此千古絕句拿來撩妹自是無往不利,瞬間便能令鐘璃忘了李長安親口承諾的、她苦等已久的端陽之約,實則只有區區半日光陰。
根據賽程安排,這一年一度的龍舟賽將在未時中舉行,總共將有八支參賽隊伍參與爭奪。除李長安原先所知的三支隊伍之外,另有太原鐘氏、蘭陵蕭氏、陳郡謝氏、龍亢江氏、吳郡陸氏等五家也各自組成了龍舟隊。比賽將在水波平靜的秦淮河中段開始。八支隊伍直競劃行約一千米,誰家的龍舟第一個穿過連接南北兩岸的定波橋橋洞,誰就是冠軍。
而根據往年慣例,冠軍隊伍將獲得八家共同出資的獎金,合計一百金。至于第二名往下,那就下次加油了。
或許有讀者要問八個世族,一共才湊出了一百金的獎金。這是不是也太少了點要知道,這點錢即便是在“食為天”開一桌,那也點不了幾個好菜。
而事實上,這其實就顯出了世族的水平。在這個階級分明的時代,尤其又是在天子腳下,財若露白那是要被皇帝惦記上的。是以,但凡傳承數代的世家都會明白藏拙的重要性,絕不會如此輕狂。
而對真正參與比賽的龍舟隊員,比如王家的水軍隊伍而言,平均每人五金的獎金也差不多得是他們五年的工資收入,委實不是一筆小數了。
待李長安換上比賽服裝,匆忙趕到賽場時,圍觀群眾們已將賽場內外圍了個水泄不通。
畢竟,今年王家為了這場比賽準備了新型龍舟又制定了統一的比賽服裝,委實是先聲奪人。不禁賽場內外的圍觀群眾們都一臉興奮地對著他們的隊伍指指點點,就連武平侯府的世孫長孫臨云也被驚動了。
身穿紅衣短打、黑色長褲,卻露著兩條胳膊的李長安擠過重重人群,在大伙的歡呼聲中跳上龍舟。人還沒站穩,迎面就見到隔壁的龍舟上,一身黑袍將自己包裹地嚴嚴實實的長孫臨云就坐在了舵手的位置上,手里拿著船槳。
“云兒”李長安驚異地睜大眼睛,頓時喜笑顏開。“你怎么也來了”
長孫臨云一臉無奈瞪著他,無力感嘆“李長安,你好大的能耐”
時間回到半個時辰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