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三朝的李雍果然比兒子有見識多了,他慢條斯理地整理好官服官帽,又將一口美髯打理整齊,這才抬頭望向御階上的新帝。親眼見到新帝那張原本周正的臉上如今竟滿是得意與狡黠,李雍不禁失望地嘆了口氣。
為君者好用陰謀、播弄群臣,這豈是明君之相
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早朝尚未結束,新帝的口諭便猶如一枚核彈般在京城爆炸了。
這首當其沖的,就是百官家屬。臨近晌午,早朝終于結束,王麗質帶著三個孩子親自到門口相迎。
李雍雖說逃脫了肉搏戰,可之后的口水戰卻不可能不參加。經過大半天的舌戰,他已是疲累不堪,見到王麗質親自來迎也只說了一句“你阿爹已經去后宮見太后了。這幾日你待在家里,不準裹亂。”
王麗質等的就是親爹的消息,可聽到公爹嚴令她不得回家,立時委屈地喊了一聲“公爹”
“聽話,放心。”李承宗輕輕地一握王麗質的手,扶著親爹回房了。
王麗質滿臉不甘,默不作聲站在一旁的李長安卻已從李承宗這簡單的一句中意識到李雍必定是親自下場幫王言了。
之后數日,常朝不斷,朝堂內外,物議洶洶。而朝堂百官也因此事迅速地分成了兩派。
一派以京兆尹王言、吏部尚書蕭華為首,旗幟鮮明地表示新帝必須認先帝為親父,尊王皇后為太后,至于原來的親爹薛攸讓他有多遠滾多遠。
另一派則以宰相謝思、御史大夫江表為首,力撐新帝要尊寧郡王薛攸為太上皇。
其余百官大多已被迫站隊,唯有中書令鐘棠因為在朝堂上被王言扣了口黑鍋,又不愿站隊謝思,竟是閉門謝客了。
事關皇統,身為朝廷重臣豈能一言不發泥胎木塑于是乎,在群情鼎沸的奏章大戰中,又多了一股彈劾鐘棠的逆流。
朝堂上的風云,自有朝堂上的大人物去操心。
如今,對年僅八歲的李長安而言,最重要也是最快樂的一件事是既已在世人面前過了明路定了身份,他終于可以出門玩耍了
李長安性格開朗大氣,既然有好事,自然不會忘了他的兩個堂兄弟。是以,當天的課程結束后他便喜氣洋洋地邀請李夢得和李探微。
“大哥、三弟,爺爺允了我半天時間,可以出門逛逛。你們可要與我同去”
經過這數月的相處,李探微與李長安的關系融洽了許多。他又是孩童心性,一聽可以出去玩,即刻把頭點地跟小雞啄米一般。
十二歲的李夢得雖說也略有心動,但身為長兄,還是想矜持一下。“你們去吧,我這里還有幾篇”
“大哥,走吧,別掃興了”哪知他話沒說完,李長安就已架起了他的胳膊將他拽了出去。
不一會,兄弟三人便換好衣裳,各自帶上書童仆役在門口匯合了。
見到李長安熟練地翻上馬背,李探微不禁望著馬車不滿地撇撇嘴。
陪同他們出門的六叔見狀,忙含笑安慰他“三郎再加把勁,最遲不超過兩個月,你也能騎馬出門了。”
“還要兩個月啊”李探微失望地哀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