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兒雖不能時時承歡膝下,卻始終惦念著爺爺的日常起居與飲食。隨信附送煤球爐、煤球以及工程隊一支,為爺爺盤炕、打造新型浴池、修整廚房用具,并新增菜單若干。
晉陽大伯處,孫兒已安排另一支工程隊前往,爺爺勿須憂心。
另有,孫兒來信所用紙張乃近期定型的新產品,孫兒有意以“文宗紙”命名,請爺爺品鑒。
臨穎神馳,書不成字。紙短情長,伏惟珍重。
您的乖孫,
長安
第三封信,自然就是寫給李承宗的了。相比給長孫臨云和李雍的書信,那是愈發地短了。
尊敬的大伯,
見字如面。
長安在陰館一切都好,開礦與進學皆井井有條,大伯勿須惦念。只是午夜夢回,時常想起在金陵時全家一起吃飯閑聊的畫面,溫暖歡欣猶如昨日。
長夜漫漫,再難入眠,閑極無聊,作秋風詞一首,敢請大伯品鑒。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然則,大伯知我抱負,長安亦知好男兒志在四方。我李家一路走來步步艱辛,長安身為李氏子孫,絕不可戀棧長輩庇護虛度光陰,必得發奮圖強光耀我李氏門楣
長安預計,本月末陰館的各項事宜可暫告一段落。屆時,長安必定趕赴晉陽與大伯、伯母匯合,隨大伯、伯母同去太原,與爺爺、大哥、三弟共度重陽佳節,重聚天倫。
隨信附送工程隊一支及各類物品若干,為大伯、大伯母改善生活起居,聊表孝心。
另隨信附送美甲技藝及要點一份。古有張敞畫眉,今有祖遠美甲,亦是一段風流佳話。
敬頌鈞安。
侄長安,
拜上
三封書信,自陰館分別發往了三個地方。顯然,根據地址遠近,最早收到書信的會是李雍、其次李承宗,最后才是長孫臨云。
并且,除了路途遙遠、需要附帶大量貨品之外,負責給長孫臨云送信的一行人還同時肩負著沿途給礦區部分礦工送家書的任務。李長安預計,等遠在金陵的長孫臨云真正收到這封信,應該已經差不多該過新年了。
五日后,李雍首先迎來了自陰館而來的十人工程隊以及李長安的書信和禮物。
看過書信,李雍對李長安的歸期表示勉強滿意。之后,他就拿著李長安送來的“文宗紙”仔細研究了許久。
相比天下聞名的“青檀宣”,李長安所制的“文宗紙”柔軟潔白了許多,手感也更為潤滑。并且,無論書寫還是作畫都絕無滲透暈墨的情況出現。這樣的紙張若是拿來作畫,可能相比“青檀宣”會少了許多天然韻味。但李雍卻已經敏銳地意識到若是用它來書寫文章、傳承知識,那書寫之后仍然清潔的頁面便是最佳的載體。
如此品相的紙張,李雍自是愛不釋手。但想到竟然要用“文宗紙”來命名,靦腆害羞欲拒還迎的李雍正如當初面對“文宗酒”一般,再度陷入天人交戰之中。但這次沒有李長安從旁勸解慫恿,顯然他還會猶豫更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