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安要的也不過是這句話,當下便大大地作了個揖。“一切拜托爺爺了孫兒告退。”
“且慢”哪知,李雍竟喊住了他。
只見李雍在書案上翻了一陣,抽出一張名帖遞給李長安。今日李雍喚李長安來書房,本就為了這一件事。結果先是聽李長安說了半天“食為天”的賬目,然后又接了豆腐賦和李野的婚事,李雍正經要提的事反而耽擱到了現在。
小小年紀,如何竟比老夫還忙
李雍瞪著李長安,不由啞然失笑。
李長安順手接過掃了一眼。“鐘家要請我們過府相聚”他笑了笑,滿不在乎地回道。“既是親戚,自然要親近。元月初五孫兒元宵節前都不會離開太原,可以去。”
李雍見李長安不明其中關竅,這才暗嘆一聲,心道果然還是個孩子
“爺爺回太原第一次宴請,張家并不在宴請名單之內”
然而,李長安卻實在是個知話頭醒話尾的小機靈鬼,當下便又是一揖,打斷了李雍的話。“是,此事孫兒還要謝爺爺體恤。但鐘遜不是爺爺,張啟是他外孫,親戚團聚張家必到。不過,鐘太公圓滑周全,理當明白該如何安排坐席。”
世族與世族之間從來不是一團和氣親如一家,主家宴請時該如何安排兩個不睦的客人的坐席,考驗的是他最基礎的社交能力。李長安相信以鐘遜之能,只要他愿意,元月初五那天,張家與李家絕對碰不上面。
李雍卻沒有說話,只沉靜地看著他。
李長安猛然一窒,突然意識到以鐘遜對張啟的愛重之深,萬一他強要來做這個和事佬呢
只見他捏著名帖來回踱了兩步,決然道“這是我與張啟的恩怨,非李家與張家的恩怨。若是張家來人,孫兒自會避席,爺爺勿須理會我。”
李雍聞言,不由撫須長嘆“如此一來,你便連鐘家也得罪了。”
“那就讓他們一起上”李長安挑眉冷笑,無所畏懼。
“夜已深,爺爺還是早些安歇吧。孫兒告退”可能是擔心李雍會反對,李長安表明態度后便忙不迭地退了出去。
李長安走后,李雍不由一陣嘆息又一陣失笑。相比那些闖了禍只會讓家里收拾的敗家子,他這乖孫向來遇事自己扛、有功卻要分給家里人,實在是乖巧懂事地絕無僅有但他如今尚是個垂髫孩童,哪里輪得到他來扛
鐘公啊鐘公,你心疼外孫,老夫還心疼親孫元月初五那日,只盼你千萬不要不識抬舉
崇安二年的新春倏忽即至,這一回,李長安沒有被禁足在房。可當他親手將李雍寫好的桃符掛在門上,又扶著李雍看了一陣仆役燒烤竹子的場面后,立時無聊地打了個哈欠。
還不如回房睡大覺要不要把后世的鞭炮煙花“發明”出來呢
這樣一縷思緒在他心底漫不經心地飄過,又很快散去。
不行火藥這玩意必須掌握在我的手里,現在還不是讓它面世的時候。
注意到李長安打哈欠,李雍立時笑問“還繼續看么”
原來,李長安雖說早知在火藥未曾發明前的爆竹就是燒竹子,但他總以為世家大族必定與農家燒竹子有所不同,這才興致勃勃地前來觀看。可誰知道,原來燒竹子就真的只是燒竹子
李長安羞愧地埋頭一揖。“爺爺,我陪您回書房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