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送信的是李延齡的二兒子李良文,隨同李良文一同前來的還有兩大車的貨物。
向李長安問安后,李良文很快奉上了兩封書信。“稟二郎,京城的王公和武平侯府的長孫公子都來信了,這兩大車的禮物也是長孫公子所贈。”
“日盼夜盼,可算回信了。”李長安不忙著查看禮物,而是先取出了王言的回信。
王言的書信寫地四平八穩,先是問候李家一家安好,再是關心女婿李承宗的工作近況,然后追問李家三兄弟的學業進度,最后才在信的末尾提到了李長安寫給王澹的書信中的提議。淡然表示可。”
李長安等的就是這個“可”字,即刻抬頭向李良文問道“爺爺是否已回信給王公,并安排我家在京城開豆制品店和食為天分店的一切事宜”
李良文聽地一笑,當下心悅誠服地向李長安深深一揖。“阿爹說的果然沒錯,什么都瞞不過二郎明公已令阿爹挑選人手,盡快趕回京城開店。明公讓小的傳話給二郎,這些開店的人手去了京城后會住在李家御賜的莊子里,讓二郎勿須擔心。”
如此一來,即便是在京城,這些豆制品的制法也不會泄露了。
李長安點點頭,又問“京城那邊,爺爺選了誰來主事”
“是李明心。他原先在食為天管事的職務,阿爹要小人挑起來。”李良文老實答話,“阿爹令小人來送信也是為了讓二郎掌掌眼,若是覺得小人不堪用、或是二郎心中有更合適的人選,盡管換了去。”
李長安一聽這安排頓知這必定又是伯母王麗質的意思。與其守著一個自己撈不到一文錢的酒樓,還不如將得用的人手派去京城為自己至少占了一成股的買賣盡心。但這個安排的確不錯,李長安便也默認了。
“既是延齡叔的安排,必是不差的,你用心便是。”
“謝二郎”李良文面上一喜,忙又揖了一下。
李長安又拆開長孫臨云的書信,這封書信可與王言的那封不同,封口還沒有被動過。而王言的書信上則寫明了“李雍親啟”,是以李雍將書信送來只是給李長安知會一聲罷了。
吾友長安,
見字如面。
來信已知悉,我在京城一切安好,勿念。然則,身在宮禁,通信不便,望祈寬宥。
曲轅犁我已著人試用,果然比原先的直轅犁靈巧百倍。阿爹有意上疏陛下全國推廣,造福百姓。然此犁乃你李家所出,卻要先來問閣下意下如何
你的投資計劃書祖父與阿爹亦已過目,惜乎武平侯府一向清貧度日,恐愛莫能助。在下隨信送來一千金,略盡綿薄之力,盼君笑納。
你送來的文宗紙、煤球爐、香皂等物我已借你之名分送給親朋,京城世家對此皆贊不絕口。閣下若是有意在京城售賣,在下或可助你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