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同鄉也知陳山是個二流子,聽他這么說便也懶得管他,自顧自走了。
很快,陳山就跟著推車的人流來到了西市。
市門口沒有安排士卒值守,甚至都沒有門。市門口僅僅只立了一個轅門,上頭掛了一塊牌匾。陳山不識字,但料想寫的應該是“西市”這兩個字。轅門左右兩邊的立柱上各懸了一塊極大的木板,上面也寫滿了字。陳山大字不識,也就沒看。
可若是有識字的人來一看,就會知道,那左邊木板上第一列寫的是晉陽西市經營規則;第二列寫的是買賣一視同仁,公平公正、童叟無欺。接下來,就是近二十條經營規則,從價格、質量、衛生等各方面給西市做出了具體規范。
至于右邊的那塊木板寫的則是晉陽西市稅收及服務規則。上頭列明了在西市進行經營活動的農戶商戶們需要繳納的稅收項目,以及西市市吏需要給他們的服務。最后一行大字寫明若有不服,可來官府告訴。
西市是一個開放的市場,不但沒有門,連圍墻都沒有。但市場與市場之外卻是經緯分明,只因西市的地面那都是鋪了水泥的,水泥地上還用石膏線劃分了通道和攤位。來此做買賣的農戶們但凡不占道、不與人斗毆、不將攤位擺到水泥地外頭去,就沒人來找你麻煩。
陳山沒有見過水泥,可在村里就聽說過,縣令家手面闊,走道都是用整塊的大石頭鋪的,一點塵都沒有。此時見到這平坦干凈的水泥地一眼望不到頭,他不禁暗暗咋舌這么大塊石頭一點拼接的痕跡都沒有,究竟要上哪去挖
再用力跺兩腳,地上除了留下兩個他烏黑的鞋印,依舊什么痕跡都沒有。
除了石頭,還有什么能這么硬
“你買不買不買趕緊走別把地踩臟了”就在陳山身邊擺攤的一名菜農見到他留下的兩個烏黑鞋印,立時翻了個白眼。
陳山赧然一笑,急忙往前去了。走著走著,陳山就發現西市雖說看著人多、攤位多,其實也是井井有條地分成的三種。
首先,這推著車來的,多半是賣菜的和賣各種陶器的。其次,那些做手藝活的,比如賣繡品、賣鐵器、木器等等的,他們就不需要推車了,只需在地上鋪塊布,隨意擺上幾件樣品就行。最后,那些每日在西市固定擺攤的,多為賣豆制品和各種肉類的。只因他們要繳商稅,是以不但有自己的固定攤位,市里還統一給他們發了用來擺貨的桌椅,并水源。
陳山見一屠戶隨手舀起一瓢水潑在自己的攤位上清洗血跡,立時便覺口渴,當即上前道“老哥,能否給碗水喝”
那屠戶瞟了他一眼,不耐煩地往斜對面的一間小屋隨手一指。“那兒有水。”
陳山天沒亮就從家里出發,到現在幾個時辰了,還真渴了。此時有那屠戶指路,他便道了聲謝,向那小屋走去。
還沒進門,陳山就看到小屋外擺著幾只鐵秤,時不時有人拿著賣好的肉和菜來用這幾只鐵秤稱分量。而在這幾只鐵秤的上方墻面上,還有用石膏寫的三個字。
陳山看不懂,但讀者們應該都明白,那是公平秤。
許是因為這小屋看著平平無奇,陳山想也未想地推門進去。哪知,入眼就看到兩個市吏打扮的男子坐在里面。
見到陳山進門,立時便有一名市吏抬頭看他。“什么事”
小老百姓沒見過世面,本能地對這些穿著制服的吏員有畏懼。陳山也不例外,急忙往后退了兩步。
哪知,那市吏見狀竟站了起來,追上幾步又問“你有什么事”
陳山舔了舔干澀的嘴唇,小聲道“口渴,來討碗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