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知,李長安卻淡淡回道“我知道,你們的船都得上個十七八次漆,沒個兩三個月根本不能下水。可我且問你,若是我這龍舟只下一次水,只求它能完成比賽。這半個月內又能不能趕出來呢”
術業有專攻,如此專業的問題,就連秦進忠也無法回答了。于是,他又拉來了負責造船修船的匠作。
然而,萬萬沒想到,方才一溜煙跑掉的陳都尉此時竟又跟著那頭發花白的匠作一起來了。陳都尉指著那匠作向李長安言道“這位是咱們的大匠造陳革,咱們水軍船都是他負責修繕的。”
王參亦湊到李長安的耳邊低聲解釋“陳革是陳都尉的族叔。”
李長安點點頭,又將方才與秦進忠提過的話向陳革復述了一遍。
果然,陳革也苦著臉搖頭。“怕是不行。”
“敢問陳匠造,具體的技術難點在哪里”李長安耐心發問。
“干不了。”哪知,陳革卻委實惜字如金。
這時就顯出陳都尉去而復返的用場了,只見他對著李長安歉然一笑,然后解釋道“李公子有所不知,咱們的船都是用布匹防漏,一層布一層桐油,總得反復個七八趟再上漆,這樣造出來的船才能確保不漏水。若是如李公子所言,少幾道工序只用一次,也不是不行,但這時間上”
“用布匹防漏”李長安聽地瞠目,不禁喃喃道。“難怪你們的船如此沉重。”頓了頓,他又振作精神。“既如此,咱們換個防漏的新方法,用油灰”
在原本的地球歷史位面,從唐朝開始,人們發明了新型的船舶防漏技術,用桐油、石灰、麻纖維做成捻料填于連接處的縫隙中,以提高船舶水密性。具體的做法是先將船身清理打磨,然后將桐油加灰調和得到油灰。船身的小縫隙用油灰刀填抹壓實,大縫隙則加上麻繩纖維調和后填抹。最后,用桐油刷船數遍,干后即可下水。
這樣的技術在大陳朝亦是首創,陳都尉與陳革二人都聽地一愣一愣的。良久,陳都尉才乜斜著陳革一臉不敢置信地低聲發問“這這能行嗎”
陳革干了一輩子的制船匠人,從未見過這種技術,也不敢隨隨便便就用這種技術。須知,制船可不比制兵器。兵器劣質,士卒可未必會死;但船舶漏水,滿船的人一個都活不了。到時候,他陳家就是滿門抄斬的命了
然而,當著李長安的面,他卻不敢說話。
奈何李長安卻沒有陳革這種心理壓力,當場拍板道“到底行不行,先做一條出來看看再說。”
陳革還是不敢說話,只小心翼翼地睨了陳都尉一眼。
陳都尉抬頭掃向秦進忠,暗自覺得以秦進忠那一隊人的能耐,縱使沉船應該也不會輕易淹死。“不知李公子想做什么樣的船”
于是,一行人又轉戰陳都尉的辦公室。
半個小時后,李長安拿出了后世地球位面的龍舟圖樣。只見整條龍舟畫成了金龍的模樣,船身細長上有彩繪是為龍身。船沿低矮僅比船中供人乘坐的橫檔高了數寸,顯然這是為了減輕船身份量。然而,檐頭卻拉出了一條流暢的弧線高高揚起,在檐頭頂端更栩栩如生地畫了一個龍頭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