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人人都知道魏無牙作惡多端,可敢去為民除害的義士寥寥無幾,君不見當年和燕南天齊名的路仲遠都敗于他手嗎,那剩下的江湖人士有自知之明,就不敢去得罪他。這就導致他幾乎成為了江湖首惡,那他大敗給林萊,自然而然地顯得她的武功果然超絕,叫大家難以望其項背。
賑災銀事件,她又從中斡旋,說是她力挽狂瀾也不為過。
不說別人,崆峒派掌門人一帆大師就對她感恩戴德,不說唯她馬首是瞻,可也是力挺她到底的。
事實上,在新一屆武林大會上,就是以一帆大師為首的江湖人士,說無憂島主德高望重,武功超絕,有大功于武林,又說當今武林人心渙散,秩序凋零,就需要她這樣的人力挽狂瀾,因此推舉她做武林盟主,為整個武林共同渡過此次難關,進而帶來新氣象。
一帆大師這么一說,在座的不少人錯愕之余,還不禁在心里罵一帆大師就是個勢利眼,太會見風使舵了。
可這種話他們也只能在心里罵罵,絕不會說出口的。
一來,崆峒派就算是破船,也還是有千釘的,一來,現在可不是唾罵一帆大師的時候,更重要的還是他的這個提議,他們要不要同意。
林萊安坐在椅子上,靜靜的并不言語。
她穿著一襲白衣,頭戴銀色束發冠,蛾眉皓齒,年紀最輕,如今只是端坐著,卻已是不怒自威,叫人輕易不敢造次。
就像此時,內心覺得不服氣的江湖人士必然有,可此刻大家都在面面相覷,沒有一個人貿貿然地站出來,對一帆大師的說辭提出異議。
片刻后,大家冷靜下來,好半晌了,還是沒有人去做那個出頭鳥。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結局已經很清晰明了了。
最終,林萊當仁不讓地成為了武林盟主。
林萊其實很清楚她這次能這么順暢地當上武林盟主,并不是因為大家都佩服她的德行,認為她成為武林盟主后,必然會為武林謀福祉,叫整個武林少生事端,公義當道,而是更多是她的武功之高,背后擁躉之多,威懾著他們。
當然,也是有人發自內心地佩服她,認為她有資格做武林盟主的。
只是這只是一不小部分。
誰讓武林盟主不僅僅是個稱呼,它還能賦予其人莫大的權柄呢。
江湖中人很少有人對這個寶座不心動的。
但對林萊而言,她更多所向往的,還真不是這背后的威權,而是她有心維持武林秩序,至少叫武林公義不泯,亂象不生。
這自然是一份難度不低的工作,林萊必然得花不少精力,不過這對她來說,并不會成為負擔就是了。
將眾人神色盡收眼底后,林萊心說我這武林盟主當得如何,咱們且走著看。
對于錫的運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不過錫茶具到了本朝近些年才多了起來,還受到了一些茶人的認可與推崇,比如說許次紓,他在他的著作茶疏中提到“金乃水母,錫備柔剛,味不咸澀,作銚最良”。
確實,錫茶具不會影響到茶的品質,制作精美的錫壺,比起當下最受歡迎的紫砂壺也不差什么的,關鍵錫壺并沒有那么昂貴,可以說它能作為紫砂壺的平替。當然,要是錫壺大熱起來,價格也自然會跟著起來的。
而因為芭洲島盛產錫,林萊就想到了錫茶具這個在歷史長河中流行過不短時間的錫制品。
她之后便高薪請了不少能干的錫匠來,請他們制作錫茶具,整個這個過程中也要注意規范流程,以做到成品又安全又精美。
重酬之下,她很快就有了收獲。
她閑時拿著把玩的刻梅蘭錫茶具,就是其中最出彩的一套。
這之后林萊忙著武林盟主的事,就將這一事務放到了一邊,不想等她忙完,回到閔州時,在刺桐城內文人雅士們使用錫茶壺已經快要蔚然成風了。
他們還寫了不少詩文。
林萊一問之下才知道,源頭是她那套刻梅蘭錫茶具,被她爹拿到了文人雅集上用了。關鍵是那次文人雅集,林海云叫上了花無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