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萊一時都不知道該如何定義他們了,說他們是天生的壞種嗎還是說他們每個人都存在基因上的缺憾要不然他們缺乏后天來自父母的管教
林萊想了想,還是決定不能因為他們的年齡過小,就額外區別對待。
所以還是按照從前對待嫌疑人的態度來,盡量公正客觀地看待他們,從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大要素出發,去研究他們的行為,到最后總結出經驗,作為自己罪犯性格研究項目的一部分,為以后偵查案件可以借鑒的經驗。
另一邊,有了bau的介入,引起廣泛爭議的連環殺人案很快就被解決了。
而之所以說這起連環殺人案廣受爭議,是因為被害人都逃脫了暴力案件的制裁,或者說他們都被法庭判處了無罪,從法律層面而言,這些被害人是無罪的,可他們真正是清白無辜的嗎,是存在爭議的。
正因為如此,在這起連環殺人案被接連報道過后,公眾們對嫌疑人的看法就不能非對即錯了。
有很多人都認為嫌疑人是一名義警,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帶給大眾法律無法給予的“公正”。
林萊不想去站隊,因為她既深刻感受過眼睜睜地看著犯人,無法被法律制裁而逍遙法外時的挫折感和無力感,又見證過一名義警被推舉為大眾英雄后,帶來的后續可怕影響在林萊剛覺醒“特異功能”那一年,紐約就出了這么一個大眾英雄,本哈德戈茨,在秩序還遠不如現在穩定的當年,在地鐵上槍擊了勒索他的四名黑人,這個案件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很少人知道的是,在他反擊后就出現了不少模仿者,他們開始向他們認為有罪的人,進行他們認為的正義裁決,可以說如果不是執法機關在重重譴責下加大了執法力度,那紐約必將陷入到更大的動蕩中。
所以對林萊自己而言,她一定程度上是個義警,可還是要把握住分寸,不讓自己越過“法外制裁”那條線。
說回到眼下這個案件上來,最后bau成功鎖定了嫌疑人,馬文道爾,一名法院書記官,每天都能近距離接觸到暴力案件和那些有爭議的案件,同時還是一起暴力案件的受害者,他的父母在一起搶劫未遂的案件中被殺害。
而馬文道爾在下一次踐行他的公正時,被狙擊手擊斃。
案件是到此了結了,可馬文道爾案帶來的影響,一時片刻是不會消散的。
公眾們對他行為的爭議,仍在繼續。
有人說他被擊斃是理所應當的,因為他是連環殺人犯;有人說警察之所以擊斃他,是擔心他活著的話,到時候陪審團成員會判他無罪。
當年的戈茨槍擊案中,那四名被槍擊的黑人是沒有死,可其中一人被打中了脊柱,而在經過兩輪陪審團成員集體投票后,戈茨最終還是被判處了無罪。
不過大眾議論紛紛歸大眾議論紛紛,作為執法人員們的馬克和bau成員們,都沒有再私下里討論馬文道爾做的究竟是對,還是錯的了。
說到底,維護法律是他們的職責所在。
何況,他們都還清楚擅自治法帶來的可怕后果。
還有就是這個世界一點都不完美,相反很殘酷,不公正的事太多了,不說別的,就是在馬文道爾的家中,他們就發現了很多箱有爭議的案件審判原本。就算里面很多被法律判處無罪的人,是真的無罪,可相對的,確實有很多人逃脫了法律的制裁。可那又能怎么樣呢非要糾結的話,說不定就會成為下一個馬文道爾。
所以,盡力向前看吧。
而之所以將馬克和bau成員們放到一起,是因為在這起案件結束后,馬克邀請了bau所有人來家里做客。
作為雙方紐帶的,自然是瑞德和林萊這對小情侶了。
瑞德在bau這邊可以說是團寵般的存在,大家收到邀請后,自然都欣然前來了,就連加西亞都從華盛頓飛來了紐約。
一來,加西亞還是林萊的朋友;二來,她得用這種方式表示對他們天才小帥哥的鼎力支持,哪怕只是精神上的。
瑞德“”
摩根笑得不懷好意“我們可都看出來了,你很怕戴維斯警長。”
瑞德被說中后惱羞成怒了“不是說好的同事之間不能相互側寫的嗎。”
艾爾來了個會心一擊“這還用側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