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陳愿忍不住笑出聲來,只能連連跟她保證。
不知道這是第幾次在這個巷子中告別,兩人倒退著走,互相跟對方揮手,直至背影都遠去到看不見。
祝陳愿總是真誠地希望,愿歲并謝,與友長兮。
一個人走在巷子里,跟昨夜的熱鬧相比,現下就冷清得多,遠處的謾罵聲也就越清晰。
她豎起耳朵,聽見有人高聲叫罵,“怎得年年就來偷我家的花燈,是瞧著稀奇不成,去年被偷了十次,今年才剛掛上去,轉眼就被偷了嘿你說氣不氣人”
明明大娘罵人語氣很重,聲音高昂,在巷尾罵的,巷子頭都能聽見,可祝陳愿卻止不住發笑。
大娘丟了花燈其實并不生氣,也不值幾個銀子,但為何要罵,祝陳愿早先也不明白,還以為此地民風彪悍,后來才知道這也是汴京的習俗。
此乃偷燈,就是生不出孩子來的夫妻,在上元節那天去偷旁人家的燈籠,聽別人的罵聲,只要被偷的那戶人家罵得越難聽,就更容易懷上孩子,所以每每有人家被偷了花燈,總要裝腔作勢地罵上一番,什么難聽罵什么。
這事官府也放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又叫“放偷”,是無傷大雅的小事,花燈也不過幾文錢,不必在這上頭做文章。
祝陳愿走出那條巷子,大娘罵聲間歇,又聽得她和鄰舍交談,“要是我就這么罵上兩句,小兩口就能有孕,我也算是積德行善了。”
她笑,旁邊人也笑,祝陳愿也忍不住面上浮起笑意,直到走出很遠,笑意都沒有消散,她想起墨子中的一句話,時年歲善,則民仁且良。
萬幸能生于盛世。
回到家后,祝陳愿洗了手腳,胡亂脫下衣服,塞在一旁,蒙頭躺在床上,不一會兒床上發出悠長的呼吸聲。
直到第二天,天上還高掛著月亮,祝陳愿睡得太久,實在睡不下去,餓過頭后,倒是毫無饑餓之感,她只好點起蠟燭,到自己的書房去瞧瞧。
踢掉鞋子,只穿著襪子,盤腿坐在椅子上,靠在椅背,拿起菜譜一頁一頁翻看,瞧到玉蟬羹后,又想到昨天斫鲙的趙十一郎,恨不得現在立馬爬起來練練自己的刀功。
可一想到天色,她還是作罷,除了太婆寫的菜譜外,她阿爹還給她費了很大心力,找來了前朝的菜譜。
她時不時會看幾頁,可一瞥見紅羊枝杖蹄、湯浴繡丸肉、單籠金乳酥、光明蝦炙又或是同心生結脯、生進二十四氣餛飩,饞得口水泛濫,連名字都取得這般好聽,味道指不定更好。
祝陳愿暗自在心里想,這兩天有空時,總得做出一樣來嘗嘗。僅僅這么一想,肚子頓時發出鳴叫,又生熬了一會兒,只能拖上鞋子,舉著油燈來到廳堂里。
沒有熱氣冷得她一抖,翻尋著桌上有沒有她阿娘帶回來的食物,摸到旁邊有東西,燈湊上前,才看清是幾塊冷掉的蒸餅。
蒸餅得熱的時候好吃,冷的話,不說咽下去,單咬都得費不少勁。
可祝陳愿卻十分欣喜,可以做酥瓊葉吃。
別聽名字雅致,其實它還有旁的名字,叫炙蒸餅,就是拿隔夜的蒸餅放在火上烤,好似光聽著就沒有什么食欲,但祝陳愿覺得味道不錯。
在對干硬發冷的蒸餅下手時,她得先生起火盆來,等到熊熊火光照亮窗欞,還得翻找出油和蜂蜜,全部齊全后,她一人端坐在椅上。
左手握住比她臉還大的蒸餅,右手則拿小刀,制作酥瓊葉很簡單,不過是切成薄片,涂油或蜂蜜烤著吃。
只不過再豐富點細節,比如說薄片最好切的比樹葉厚點,還要削成瓊葉的外形來,烤制時得把控火候。
祝陳愿手持小刀,托著蒸餅,直接橫切過去,削好的薄片比葉子厚上一些,她捏著邊角放到盤子里,直至盤子里塞滿了薄片蒸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