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中轉站就是在一塊平地上搭的一間小木屋,只有屋頂上幾片瓦。屋子里天花板上粘了幾層舊報紙來和破布料來擋風。這里頭有兩個士兵守著,屋里生了火盆。
林青禾把水壺的水倒出來加熱,然后又重新倒回去。趁著這會休息,她把相機拿出來挨著火盆放了一會。
半晌后,相機才能正常啟動。她走到中轉站外面拍了些照片。
這山上的風景是真好。天又低又藍,白云還在流動著。
在簡單休息后,林青禾和張愛國繼續趕路。接下來的路,比之前好走一些。她們也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了起來。
“辛苦不”
“不辛苦,還能吃上干飯勒。”
“你入伍多久啦”
“四個月。”
“那你想家不”
“有時候想,不過俺在這給家里省口糧了哩。”
等到營地的時候林青禾覺得雙腿都灌了鉛一般。她匆匆看了眼這連隊,在一塊稍稍平整的涯壁上,用白灰寫著八個大字,“大好河山,寸土不讓。”然后就被一士兵引到一木屋里烤火。這會她再沒推辭了,利索地跟著走。
等林青禾徹底緩過來之后,她才出了那個烤火的屋子。開始打量這片昆侖山谷。
戰士們休息的營房就是一片用木頭和石頭搭的小屋,簡陋而單薄。
周圍的山壁上都結了層白白的冰,山壁下是一條有些凍上的小河。外面地上是白色的石子路,上坡的路上在邊緣綁著兩根麻繩做警示和扶手。
“林記者,去食堂吧。我們營長特地讓炊事班給你單獨做了飯。”剛才引她去烤火的小士兵見她從屋里出來了就趕緊跑了過來。
“好,謝謝同志。”
到了食堂已經有不少士兵在吃飯了。林青禾的到來,吸引了他們的注意。
“看啥子,快吃一會其他兄弟還要來吃飯呢”跟著林青禾的士兵斥了一聲。
那些吃飯的戰士們很快收回目光,專心地吃飯。
林青禾看他們的餐盤里,米飯和蘿卜白菜。然后她就端到了她的飯,是一碗青菜雞蛋面。70面粉做的面條,還能看到些灰色的麥麩。幾根翠綠的青菜上臥著個油亮的荷包蛋。
看著那些鼻間凍得通紅,手關節腫大泛紅的士兵們,她對著這碗面條眼睛紅了。
“林記者,咱咱這炊事班沒到下山取供應的日子。前兩天大雪,肉都給士兵們包了頓餃子。你別介意。”那小士兵看林青禾不吃,以為她是嫌棄伙食不好。
林青禾吸了下鼻子,鄭重地說,“這就很好了。京都國營飯店也就是青菜雞蛋面。”
那小士兵見她歡喜也樂了,笑著說,“咱炊事班的手藝可是不差的,你快嘗嘗,趁熱吃。”
下午林青禾見到了這個連隊的連長,打過招呼之后,她就開始四處參觀了。
河谷執勤點、冰川駐勤地此刻深入連隊感受士兵生活。林青禾的感覺就是一個字“苦”。有嘴唇發紫卻說已經習慣的士兵;有訓練中一個命令就堅定在冰冷河水中前進的士兵;還有抱著家書紅著眼眶說不想家的士兵
所有在這里當兵的戰士,在林青禾眼里個個都是無名英雄。
林青禾從帶領她的士兵口中得知,因為位置的原因,連隊所有物品從糧油菜到生活用品,都需要人下山定量取用。她吃的那碗面條就是連長的供應,哪怕是連長,在這里也就是每個月半斤面條的細糧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