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的是位大姐。
短發,個子不高,身上穿了件紅白黑三色的格子罩衣,里頭是灰色的棉襖。下身則是條打了補丁的黑色褲子,褲腳肥大,腳上的土布鞋只露出個鞋面。
林青禾揚起熱情的笑容,“姐,我叫林青禾,是京區軍報的記者。這是我的記者證,我來咱家就是為了采訪范紅兵同志的。
那大姐看了林青禾的記者證,臉上換了副笑模樣,“林記者你好。我是紅兵媳婦,趙春梅。快請進。紅兵家里來記者了,快出來。”
趙春梅邊領著林青禾往屋里走,邊叫著丈夫。
“誒,來了。”屋里傳來一道洪亮的男聲。
接著就出來一個方字臉濃眉小眼的中年男人。他穿著件打了好些個補丁的軍綠色的外套,胸前還別了枚主席頭像。
林青禾和他們說了來意,趙春梅去給她倒水了,范紅兵陪著林青禾聊天。
范紅兵是70年因為受傷退伍的,退伍之前是連長。現在在省城政府大院做保衛科的科長,他家日子算得上還不錯的。妻子百貨商店的售貨員,因為夫妻兩個都有工資,且都不算低。所以養著四個孩子也不是太吃力。
范紅兵對著林青禾就一再地感謝國家,感謝部隊培養了他,才讓他現在過上這安穩的好日子。
采訪范紅兵也因為他家日子不錯所以話題很順利,內容積極向上。林青禾還順道教了他家幾個孩子做作業,等到離開的時候,林青禾給他們一家人拍了照片。
省城的任務就這一家。其他的都是在省城下面的縣市或者大隊里的。整理好今天的采訪稿,林青禾就睡下了。明天一早她先要去省城郊外公社的山里屯。
從市里到公社沒有直達的公交車,林青禾是先坐上一趟公交車,然后距離山里屯還有20公里的路就需要她腿著去。
好在林青禾運氣不錯,才走了幾里路就碰上去火車站接知青回來的驢車。雖然不是山里屯的,但是也會路過山里屯。駕車的大爺好心要送林青禾一程,其他知青也都讓她快上來,大伙兒擠擠就給林青禾勻出了一個座位。
“青禾同志你是軍報的記者呀”林青禾自我介紹后,有個女同志驚呼出聲。
“太厲害了真看不出你看著年紀不大,竟然是一名記者”
“革命分工不同而已。主席教導我們,廣闊農村大有可為。響應號召支隊的你們也很厲害啊。”
“都是好孩子,這幫學生娃娃去年幫我們修好了大隊上的拖拉機哩。”
一大群人說說笑笑間很快便到了山里屯。
林青禾首先去了大隊黨支部,找到支書說明來意。
然后由支書帶著去了第二位采訪對象周建業家。
“建業,建業,來記者了在家不”支書帶著林青禾停在一處農家小院外。
這院子不大,看著也就三間屋子。
“平陽叔。”正屋走出一個男人,林青禾熟記資料,知道眼前這人才35歲,可許是常年繁重的勞動讓這個男人比實際年齡看起來還要再大幾歲。
黢黑的臉,溝壑分明。穿著一身土布做的褂子和褲子,腳上是雙土黃色的布鞋。
“建業,這位是京區軍報的林同志,是來采訪你的。林同志,他就是周建業,退伍有四年了,目前是咱山里屯民兵隊的隊長。來,進屋談”
周建業的妻子春花是個看起來非常普通的農家婦女。她給林青禾到了碗糖水兒,還紅著臉說“不好意思林記者家里沒有杯子,招待不周,你別嫌棄。”
林青禾看著只糊了層黃泥的土墻和屋里的擺設知道這家日子許是不太好過。
“嫂子,這就已經很好,我也是農村娃。你別這么客氣。”
作者有話要說看評論才知道昨天是小年。補上祝福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