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到水脈,這山洞就廢了;挖到大石,挖掘速度會停滯許久。
挖出的碎石、土壤已堆在洞前攤開,形成一片十步見方的平地。
挑出碎石壘砌邊緣,再從周圍搜刮土石,或從山下背負土壤,幾年、十幾年經營,在山洞前造出兩三畝良田,養一小片林蔭也是常見之事。
周二郎寧愿挖到水脈、大石,可山洞又實在堅固,應和李老實所言:“老實哥說的在理,我兄弟三人勤勉持家早晚能攢下一份基業。”
另一個幫忙的劉五說:“明日一早上山時一人背一筐黃土,五郎明日往山上運水。黃泥裝裱一番門戶,再上一方門扇這房子就算成了。”
眾人應下,也知劉五說的黃土指的是黃膠泥。
以后山洞內有人長住,還得需要不少黃膠泥涂抹洞壁,使之平整光潔。
攜帶挖掘工具,五個人一同下山,又議論起淮陰神廟的事情。
李廟祝父子二人一同被殺,周圍眼饞廟祝一職的人實在太多。謀取到這個事情,那后半輩子就能躺著吃飯,真正滋潤。
各有說辭,有的認為南邊山村里的老瞎子有可能接任,也有的認為會從縣里派一個人來當廟祝。
年齡較大的劉五就說:“聽我家老漢說當年還是縣里禮科的長吏帶姓李的來上任,這回保準兒又是禮科的人管事。”
憨憨做笑的張二娃爭一句:“咱土門村的廟,咋由縣里人來管?”
周二郎問:“咱村里來回就兩個秀才,你說誰愿意去當?”
五郎趕在張二娃面前問:“哥,怎么要秀才當廟祝?”
“你想,來淮陰神廟的有過往的秦人、晉人還有河北人,還有很多趕考舉人專程來拜。要當這廟祝,沒有秀才的功名,也得有秀才的才氣,不然誰能端穩這碗飯?”
議論著下山,經過曹木匠家時,見門前老曹木匠、小曹木匠比劃圖紙,小曹木匠招手:“二郎,哥幾個進來提提主意。”
“曹叔,忙著呢?”
周二郎幾個上前打招呼,老曹木匠取出腰間煙鍋,往鍋里埋煙葉:“二郎你讀過書,幫著看看這東西。”
小曹木匠遞來圖紙說:“廟里神像都讓那賊人砍下腦袋,新來的趙道爺管廟里的事兒,讓我家造木像,說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你看,每個木像等人高,這得花多少錢?”
仔細看圖紙,圖紙四四方方,是建筑圖,標注了正殿、前廳、左廂、右廂等字跡,并無神像相關尺寸字跡。
雕刻神像不難,材料也好找……周二郎抓住重點:“曹叔是怕工錢?”
“工錢不要緊,反正是給廟里做事,就當給子孫積福。可這跟人大小的木材本就不好找,得花大錢,這才是麻煩。還有神像模樣也沒說明是要戟兵像,還是槍兵、大刀,又或別的什么款式。”
老曹木匠說著長嘆一口氣,斜眼瞥一眼悻悻不敢吱聲的兒子:“這小畜生膽子太大,乘我不在就接下這差事,定金都拿了,偏偏沒把事情問清楚。”
“曹叔,咱幾個人也琢磨不出什么門道來。不如乘天還沒黑,我和曹兄弟再去廟里問一問?”
“也只能這樣,這事兒就麻煩二郎了。”
曹木匠說著見兒子露出笑臉,更是氣不打一處來,瞪眼:“混賬東西!房子里有桃也不知給你二哥拿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