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北一點就是倒馬關、龍泉關轄區。
范長生領著人剛到,此處管事百戶就緊步迎上:“壇主,遠近村寨悉數到場,就等壇主作法,宣達教主圣諭。”
烏鴉就立在戍堡旗幟上,范長生闊步而入,出了戍堡狹隘門洞,剛抬頭就見了旗桿上烏鴉,笑道:“好靈禽呀。”
曹秀才跟在最后面,也看了眼烏鴉,跟著應和一聲。
夕陽下,周二郎從山上拿了張夫人縫制好的襯棉短身比甲(馬夾)來到淮陰神廟。
他來時,五郎和周七正一同擦拭前廳木地板,周二郎怕踩臟木板,兄弟三就在前廳門檻處說話。
五郎迫不及待穿上約三斤重的厚實比甲,試著活動兩肩,靈活無阻,身體暖融融:“張夫人的手藝真好,比娘的還好。”
“是啊,張夫人心腸極好。”
周二郎應一聲,周七也才穿上比甲:“哥,我這比甲三斤重,張夫人加棉花了?”
“她沒說,應該是多加了棉花,每人多了一斤。”
周二郎解開自己青衣,周七伸手摸了摸里面棉衣,確實厚實:“張夫人倒是有心了,二哥,李道長去金闕宮求取相應文書,沒意外的話再有幾天我跟五哥就能領到道籍。”
道籍是一回事,度牒又是另一回事。
有道籍,距離擁有度牒,差的不過年齡、一場儀式、十兩銀子罷了。
周二郎不太懂:“道籍呀……戶帖這邊張老爺已答應去辦,咱沒戶帖,這道籍怎么弄?”
五郎更不懂,周七好歹還翻閱過張地主的書房,研究過《戶律》,戶口律令是規定的死的,可辦事的人是活的。
“二哥,咱兄弟自幼長在土門村,現今兄弟三個上無父母贍養,也無田產,更不曾犯法,是身價清白之人,且村中父老都能證明。所以戶帖好辦,李道長領著熊兵備的幕僚去縣里,估計戶帖、道籍能一起辦好。”
周二郎點著頭:“李道長也是心善之人啊……七郎,你選了奉字?”
“嗯,順字寓意雖好,可萬事求順有委曲求全、不能盡全功之意。何況,大順,就是大大的不順。”
見弟弟說的隱隱有大道理,雖不能完全理解,周二郎也覺得順字有些粗俗了。
五郎急說:“等戶帖下來,哥你就是周奉武,我叫周奉吉,阿弟叫做周奉先。”
周二郎眉梢挑起:“奉先?這不是呂布的字?這名字不好,最好換一個。”
“哥,奉先是奉天法祖孝順先人之意,估計呂布父母早亡,才有這么個紀念先人,寓意孝順的字。”
周七摸摸鼻子:“再說奉先還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先下手為強。合起來,就是‘信奉先下手為強’。咋樣?”
有了這么個名字,有朝野大佬器重自己,也不好意思開口收納自己做義子、干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