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七雙手負在背后:“失了陽世根基,他縱有百萬佛兵也不過是鏡花水月。”
未及多久,淮陰廟里的石鼓不再敲響,高志靜手捧臨時編錄的名冊進獻:“主公,今有守軍四百六十,臣已編成五隊。”
張希孟也察覺此處動靜,領著六只豹力士從白鹿山山梁上趕來,都站在南山山頭,俯視村中陸續匯聚的三千余佛兵。
一名和尚陰魂手中高舉杏黃旗率先離開村中陣列,從石階登山,高呼:“小僧奉菩薩旨意前來,有一言要告與淮陰侯知道。”
周七微微頷首,高志靜龍驤虎步,領著別駕、帳下督及一眾功曹、軍吏走去:“我就是淮陰侯,你家菩薩有何話說?”
“菩薩有言,淮陰侯初登大位,我靈巖寺未能拜賀的確少了禮數,上回西邊那位來攻,我靈巖寺也未盡到鄰里守望相助的職責,還望尊神諒解。”
高志靜不語,鬼神不說謊話。不是不想說,是說什么就干什么,是言行如一。
和尚又說:“菩薩自知欠了禮數,愿以白鹿泉溪為界,割溪水以東一百四十六戶讓與尊神。并說今后尊神討伐西邊那位時,我靈巖寺自會出兵相助,不知尊神屬意為何?”
“你家菩薩再三視我為無物,今番戰端已起,你逞口舌之利,若如此三言兩語就停下爭斗,今后我又有何顏面去見東南西北各路豪杰?”
高志靜說著輕蔑擺手:“我也不殺你,速速回去通報你家菩薩,今后這土門村只該有一尊神明。”
“既然尊神執意如此,那休怪我靈巖寺以眾欺寡!”
和尚信使也知多說無益,當即轉身下山。
待他回報后,靈巖寺神域凈土中,高坐蓮臺只穿一領木棉袈裟的黑膚色菩薩也只是一嘆,語氣平和:“去吧,去拜訪西淮陰侯,邀他起兵同討偽神。”
隨即他就誦唱金剛經,土門村中積聚的佛兵響應,齊齊跟著誦唱,陣陣梵音振蕩、洗練下,這些佛兵手中顯化兵器,或是戒刀,或是棍棒,只有僧眾陰魂顯化了禪杖等重型兵器。
與上回西淮陰侯進攻的方案一樣,土門村中佛兵一分為二,一股正面仰攻南山,分出精干力量沿著石階向淮陰廟突擊;另一股還是走白鹿溝,企圖從白鹿山繞走山梁,從后夾擊。
地形限制了路線,就這么簡單的進攻路線,沒有多余的選擇。
夜風徐徐刮過,周七隱隱能察覺四方遠處山頂不斷有陰神落下,遙遙觀戰。
不知是隔岸觀火想著乘火打劫,還是單純的來看熱鬧。
許多鬼神會沉睡,靈巖寺引燃聚集的靈力,波動是很大的,恐怕五六十里外順平侯也能察覺,并派出心腹前來觀戰。
上回西淮陰侯來攻時,靈巖寺神域內的菩薩必然驚醒,只是隔著神域光幕也看不清其中具體。
反正戰場就在眼前,那位菩薩也沒必要跑出神域來觀戰。
哪怕是佛兵,持械沖擊時呼喊的依舊是一個聲音:“殺!”
剛晉升為功曹不久的呂朝秀充任百人將,他頭戴板冠手提戰劍,一身黑色戰袍,守在石階盡頭,見佛兵登山涌來,戰劍揮下:“一隊沖刺!”
當即五十名玄甲天兵組成的槍陣就平舉手中一丈八尺長戰陣長矛發動沖鋒,剛沖出石階的四五十名佛兵還未站穩、散開,就被扎成一堆,身中數槍,不斷有佛兵形體崩解化成一灘靈質。
呂朝秀又一揮劍:“二隊掩殺!一隊重整待命!”
隨他號令,十名玄甲天兵和四十名陰兵混編的刀盾手就沖上前去,盾砸刀砍,很快就將登上山,以棍棒、戒刀為主的佛兵驅殺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