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土門關這里,身處腹地,但二百內丁編制就意味著二百名重裝步兵。
戰斗負重八十斤的重步兵,除了火銃近距離打穿面甲,或者強弓十步內射穿面甲能一擊必殺外,尋常器械砍在厚重盔甲上,幾乎造不成像樣的傷害。
戰陣之上,被皇明重步兵方陣包圍,霸王在世也很難殺出一條活路。
這是個重裝步兵技術、戰術達到時代巔峰的年代,就連塞外蒙古兵也有錢置辦內外兩層盔甲。
不是蒙古牧民富裕了,而是皇明的鋼鐵產量實在是太高,高到什么地步?
一斤棉花價格和一斤羊毛差不多,一斤棉花大約等于兩斤鋼。
鋼產量過剩,那就向外傾銷,換取塞外的牲畜,皮毛。自然而然的,蒙古牧民也就跟著完成了重裝化。
這些年邊鎮交鋒,根本不是什么叫花子皇明邊軍跟穿皮衣的蒙古牧民菜鳥互啄,而是重裝騎兵與重裝步兵的碰撞,已碰撞了百余年,又有火器參與其中,誰也奈何不了誰。
面對皇明能持續不斷拉出的精銳重裝步兵,自己三兄弟就是修煉到剛柔境界,手持削鐵如泥的利器,恐怕也撐不住皇明重步兵海洋的一輪沖擊。
還是研究火炮比較有前途……
火炮精準轟擊,自能破皇明的重步兵;而依托太行山發展,跟皇明大軍來打游擊戰、山地戰,也能抵消皇明的重步兵優勢。
重步兵,就是這年頭的坦克,比重騎兵還要穩。
似乎自己也可以研究重騎兵戰術,不需要騎士的重裝野牛沖擊方陣,或者重裝沖擊象兵,重裝河馬、犀牛?
應該有搞頭,只適合做殺手锏。
也不看看蒙古的重騎兵有多可憐,牧民能輕易武裝自己做重騎兵,可他們終究是蒙古貴戚的奴仆罷了,死就死了,沒什么好心疼的。所以北方邊塞戰爭里,蒙古重騎兵充當的往往是炮灰角色。
這就很可怕了,皇明重步兵能硬撼炮灰重騎兵沖擊,還能把蒙古貴戚打疼打老實。
思索著未來應對皇明圍剿的破局之策,周七也結束了自己一天的生活,陰神出竅處理陰司政務。
搶游家的一萬兩千畝地勢在必行,是繞不過去的坎兒。
敵在明我在暗,不動手還好,一動手勢必惹來貴戚打壓,貴戚常規手段不奏效,那皇明的重步兵就會壓過來。
所以,動手前要有打一場戰爭的準備。
他招來刑科主事白希虞,沉吟下令:“今后境內陰魂、過境之孤魂野鬼,若有一技之長或擅長鑄造火炮者,可轉錄于工科之下。”
白希虞追問:“主公,如何考校?”
“能鑄神器為上,能造軍器者,由工科自行考校。”
皇明軍中精良火炮普遍被冊封神位,授以某某將軍封號,故火炮被稱之為神器,其他犀利的火器被稱之為軍器,區別于民用器械。
當今天下有三大神仙譜系,一者是道教神仙,二者是佛教,第三就是皇明冊封的炮神體系。
至于其他陰魂,依舊難逃刑科緝捕,投入雷池的命運。
唯有這樣清理境內的陰魂,才能保證靈脈不會遭到偷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