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大朝會
霍謹博和幾位郡王皆穿著蟒袍站在最前列,二皇子因腿疾在家休養,四皇子忙著給二皇子找神醫也沒來。
朝堂上也就剩下六皇子,九皇子和霍謹博。
永康帝還沒來,眾人三三兩兩湊在一起說話,他們的目光都若有若無地放在霍謹博身上。
消息靈通的都知道霍謹博昨日在宮里待了一日,霍謹博做了什么無人知曉,可能在勤政殿待一整日,這本就說明永康帝對霍謹博的不一般。
再加上霍謹博的名望越來越大,很難不讓人對他心生警惕。
九皇子屬于其中最郁悶的,他明明有機會一開始就弄死霍謹博,結果沒做,現在一步步看著他做大,心里簡直恨得牙癢癢。
他對霍謹博的江南之行并不以為意,甚至懷疑是永康帝故意偏袒霍謹博,讓他去江南就是為了送給他這場潑天的功勞。
九皇子心里愈加不平衡。
大皇子在時,他們這些兒子就沒什么存在感。
現在好了,大皇子被圈禁,永康帝終于看到他們了,又冒出來一個嫡子,徹底把永康帝的目光吸引過去。
剛認回來便為了他大封皇子,之后又為了他的聲望,故意派他去剿滅天香教,真是一步步在在他鋪路。
九皇子心中冷笑,同樣是兒子,父皇的心真是偏得沒邊了。
若是霍謹博知道九皇子的心思,只想送他一句腦補要不得。
永康帝一開始對他只有愧疚,能有今日的重視,是他用心謀劃且展現出自己的能力才換來的,這年頭從來就沒有無緣無故地疼愛和偏寵,尤其是半路認回來的兒子,親情更需要慢慢培養。
說起來,大皇子才是人生贏家,只是他自己把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爛,同時也是他的無能,助長了下面幾個皇子的野心。
隨著永康帝進來,大朝會正式開始,所有人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站好。
這次大朝會足足開了一個多時辰,早朝的重點依舊在安置百姓上,天氣越來越冷,朝廷之前緊急蓋了一片木屋,勉強遮風還行,可沒法預感,因此需要朝廷出資給百姓置辦御寒衣物。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因為地龍翻身無法開工的商鋪,以及因此失業的百姓們,這些人也需要朝廷去安撫。
整個早朝,一多半時間都在討論這件事。
等早朝結束,眾人都緩緩松了口氣,只是還不等把氣松完,便看到霍謹博自然而然地隨著永康帝一同離開。
方才皇上有讓昭睿郡王跟著嗎
六皇子和九皇子對視一眼,心中愈發不安。
霍謹博隨永康帝一同回了勤政殿,依舊是看請安折子的一天,永康帝沒有讓霍謹博接觸別的,就只讓他看請安折子。
如此過了幾日,永康帝問道“是否覺得枯燥”
霍謹博搖頭“兒臣受益良多。”
“說說看。”
“兒臣才知道僅僅是一縣之地,治理起來也不容易,斷案訴訟之事有一件處理不好,就會導致百姓對官府不滿,影響官府的信用,一些民風彪悍的地方經常有斗毆之事發生,父母官更加不好當,還有些偏遠縣城甚至出現當地富戶集體找借口拒絕交稅的情況,當真是膽大包天,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這一道道的請安折子中不僅有官員對永康帝問候,還有各地一些情況的介紹。
永康帝道“朕只有一個人,深知一人的精力有限,送到朕手里的奏折都是經過秦愛卿和柳愛卿篩選,唯獨這請安折子朕不允許他們篩選。”
“朕久居京城,雖多次出巡,可去過的地方和整個衛國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但朕是皇帝,朕要了解朕的子民都在過怎樣的生活。”
“因此朕鼓勵官員給朕寫請安折子,只要他寫了,朕就認真批復,朕堅持了三十年,你如今能看到的這些是朕用真誠換來的。”
正是永康帝認真地批復,讓各地的官員知道自己寫的東西永康帝有認真看,而不是簡單的圈紅。
正是如此,官員們才愿意和永康帝說心里話。
這種情況在永康帝剛繼位時根本不可能出現,那會兒寫請安折子的人并不算多,即便寫了也是長篇對永康帝的贊美,是真真切切的無趣且沒有意義。
是永康帝三十年的堅持換來這一切。
聽到這話,霍謹博心中對永康帝滿是敬佩,以真誠換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