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帝王能做到這一步,真的很不容易。
永康帝看著他道“從今日起,由你批復各地的請安折子。”
霍謹博面色微變,卻是沒有推辭,正色道“兒臣遵命。”
永康帝欣慰地點點頭。
他希望這份真誠能繼續下去。
皇帝是九五至尊不假,可皇帝長時間待在皇宮,衛國的疆土不是只有皇宮這么大,他需要了解各地的情況,若他對其他地方漠不關心,就會有官員心生歹心,做出欺上瞞下之事。
便是現在,亦有欺上瞞下的事發生。
永康帝不奢望完全杜絕這件事,最起碼應該減少此類事的發生,想要做到這些,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官員自身的修養上,皇帝同樣應該做到自己該做的。
所以永康帝允許各地官員給自己寫請安折子,哪怕只是個小小的縣令,只要他遞了折子,沿途的驛站就得把折子完好地送往京城,膽敢在這個過程動手腳的,皆會被永康帝以最嚴厲的刑罰處置。
隨著霍謹博話音落下,高應捧著一支毛筆放在霍謹博的書案上,同時還有紅墨。
沾了紅墨的毛筆有個名字,名為朱筆。
在衛國,除了記錄犯人的名籍時用朱筆,其他人并不會用朱筆。
更多時候,朱筆是帝王的專有權力,因此皇帝批閱奏折又叫朱批。
同樣是批閱奏折,秦守洪和柳修嚴兩人幫永康帝處理奏折,都會附上自己的意見,用得依舊是黑墨。
霍謹博看著面前這只朱筆,隨著在這個世界待得時間長了,很多事情他都有些了解,最起碼他知道朱筆并非一般人能用。
但這只朱筆又是永康帝給的。
霍謹博只猶豫一瞬便拿起朱筆,既然永康帝給了,那他用就是了,反正永康帝就是最大的規矩。
想罷,霍謹博便打開一份請安折子,仔細翻看。
永康帝沒教他怎么批復奏折,但霍謹博前世批改過眾多文件,只是把前世簡練的話稍微變得復雜一些便是。
同時要牢記永康帝說的真誠,批復的話不能太過官方,也不能顯得高高在上,平易近人些最好。
心里閃過眾多念頭,霍謹博便開始批復奏折。
落筆的時候他心中閃過一個念頭還好他一直有在堅持練字。
兩人就這么坐在書案后,各自處理奏折,殿內只有落筆的聲音,宮人們根本不敢發出聲響打擾到兩人。
直到高應提醒永康帝該用午膳了,才打破了方才安靜的氛圍。
永康帝放下朱筆,道“還真有點餓了,走吧,陪朕去用膳。”
霍謹博點頭跟上。
兩人便來到偏殿,永康帝的午膳和其他帝王相比有些寒酸,桌上只有十道菜,桌子是長桌子,挺長的那種。
第一次陪永康帝用膳的時候,霍謹博就在想那些菜永康帝怎么夠得著,直到一個宮女拿著公筷為永康帝布菜,他才恍然大悟。
霍謹博同樣夠不著,宮女便詢問霍謹博的喜好,然后幫他夾菜。
他已經陪著永康帝用了幾日的午膳,但他依舊不習慣這種吃飯方式,想吃什么得讓別人幫忙夾,而且一點也沒有和家人吃飯的感覺。
都不如他在國公府用飯的感覺好,那時候他們幾個人圍著一張圓桌,不會講究什么食不言的規矩。
現在想想,那會兒其實也有丫鬟布菜,但融洽的氛圍讓他忽略了這一點。
霍謹博陪著永康帝用完午膳,兩人便坐在榻上下棋,這也是兩人這幾日的習慣。
兩人每天都會下一盤棋,然后永康帝就會去休息,霍謹博則是繼續處理奏折。
兩人坐在棋盤兩側,永康帝開口道“方才用膳時,你是不是想說什么”
永康帝早就發現了霍謹博的不對勁,只是直到今日才問出口。
霍謹博聽言,略有些尷尬道“可能是兒臣并未在宮中長大,并不是太習慣這樣的用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