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懷壽自己都知道這兩個應對太被動了,皺眉沉思一陣,江懷壽抬起頭來道“還有一招聲東擊西”
司徒硫眼中迸出一道光“先生請講。”
江懷壽道“東宮便是要用這記賬法對戶部動手,也要江南的案子了結之后。等三司巡按江南的隊伍回來還需一段時間,趁這時候只要別的地方出些什么事,朝廷再派一支巡按隊伍巡視地方,便顧不上針對戶部了。”
司徒硫點了一下頭道“就這么辦”
巖親王一案主要牽扯到京城、江南兩地,現在關于徹查揚州的卷宗已經送入京城,又過了月余,其他州府的卷宗也陸續入京。
一地一城雖然不會毫無陰暗面,但蘇、揚二州不但民生不錯,錢益年和林如海的官聲也好。加之錢益年、林如海攔截叛黨出逃有功,當行賞。
這日朝會便圍繞江南陸續傳回的卷宗討論接下來的人員安置和官員補缺。
錢益年已經暫代了兩江總督,現在正式上任只缺一個程序。事情到了這一步,倒也沒人螳臂當車了,朝會上很快便定下錢益年正式接任兩江總督一職,官升半級,也算對有功之臣的妥善安置了。
林如海一年巡鹽御史的任期已滿,既是揚州一地經巡視百姓安居樂業,林如海攔截叛黨出逃也是有功之臣,朝會上便對林如海的安置問題展開了討論。
那驚出周駿譽一身冷汗的新記賬法就是從鹽政衙門率先傳出來的,不但戶部官員因此加班加點了許久,連負責司徒巖一案的三司官員都跟著吃了掛落。林如海尚未回京,已經得罪了許多人。自然有人不愿意林如海這個時候高升。
于是戶部左侍郎楊暢走出班列道“啟稟皇上,臣以為兩淮鹽運使林大人在任時治理有方;鹽運乃國之大事,關系國計民生,林大人既有此能,當繼任兩淮鹽運使。”
“臣附議”
“臣附議”
這是想將有功之臣按在原職位上了,連官都不給升啊。關鍵是林如海尚在江南便得罪了許多人,即便如此安排不合理,也附議者眾。
吏部尚書顧冶道“啟奏皇上,臣以為朝廷應賞罰分明方能服眾,林如海作為有功之臣,當論功行賞。兩淮鹽運使一職向來是一年一輪換;因林如海打破常規不妥;讓有功支撐只任原職亦是不妥。”
吏部管全國官員任免,權利極大,尚書一職也需賞罰分明之人擔任。顧冶倒不是專門替林如海說話,只是作為吏部尚書的職責所在,聽到不合理的諫言,直言反駁。
這話自然也有不少附議之聲。
朝堂之上誰不是過五關斬六將升上來的,今日林如海遭遇不公若是沒人直言;他日自己有功不賞是否也無人替自己說話林如海得罪再多的人,也不到得罪滿朝文武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