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雅嵐和許永年商量了一番,最后決定將這批流民暫時安置在金明縣下轄的李家村附近,那邊正好有一座荒廢了十幾年的村落,早年間因天災而逃離的村民早已拋棄了那里,現成的舊房修繕一下應能勉強住下這些流民。
當然,延州也不會將三千多人的流民盡數接收,畢竟不是每個流民都愿意留在這里。
秦西和隴西一樣都是干旱的重災區,不少地區缺水缺糧得已經開始賣兒賣女,舉家向南遷徙的并非只有隴西的災民,秦西的其他地區也有不少人正在逃離家鄉。
許多流民對延州的狀況其實不抱希望,稍微休憩之后打算繼續南下尋找合適的居住地,俞雅嵐雖然給他們了姜湯和熱粥,但他們并不會因此就認為延州災情輕緩。
畢竟延州府是出了名的貧瘠,哪怕在豐年時期都窮得讓人絕望,距離俞林前線又太過靠近,什么時候被韃靼或北狄攻占都不奇怪。
許永年派衙役做了登記和調查,愿意留下來的大多數都是貧病交加的矜寡,年輕力壯的更愿意到富庶的地方定居,將來討一份生計也會更加容易。
最終被批準留下的僅有五百多人,一些有流寇嫌疑的已經被剔除出去,許永年將他們帶到荒村安頓,并指示李家村村長協助管理。
俞雅嵐計劃為荒村的流民七日的救濟,衙役們會每天送來兩頓熱粥和飲水,七日之后流民們必須自力更生,在延州努力找到養家的活計。
流民們都很感激許知府的收容,對于慷慨施粥的六合山莊更是再三跪謝,延州明明也被旱災所苦,卻愿意向絕境中的他們伸出援手。
延州知府和六合山莊都因此得了仁善的名聲,無論是途經此地的流民、還是即將落戶的新人,大家都對延州這個地方贊不絕口,他們并不知道延州的真實狀況,以為六合山莊是犧牲了自己的救命糧來幫助流民。
俞雅嵐等人自然樂見于此,對于流民們的誤會也并不解釋,大災之年不適合讓外人輕易知道延州的情況,否則麻煩必然會一窩蜂地涌來。
至于那些被允許落戶的流民,他們以后也會變得和現在的延州人一樣,自動自發地保守住延州的秘密,以免外人闖進來分薄城內有限的資源。
城外的流民也不是個個都知道感恩,偶爾也有那心懷叵測的撒野鬧事,只是還沒鬧出什么名堂,就被延州衛的兵將直接當眾懲處,然后被遠遠地驅離至延州府外。
恩威并施的手段很快便鎮住了所有流民,使得這場突來的麻煩得以平緩地解決。
在延州知府、延州衛以及六合山莊的通力合作下,流民壓城的危機只花費了數日便被徹底平息,所有的人員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城外的流民們也在三日之后陸續離開,喧鬧多時的延州府漸漸恢復了平靜。
流民之事一結束,俞雅嵐便再次將心力投入功德事業。
慈幼院和免費學堂都已經建造完畢,眼下最頭疼的就是招募相關的人手。
俞雅嵐打算將這所免費學堂命名為曙光學堂,意為給困境中的孩子們帶來一絲希望的曙光。
學堂預計會開設六門課程,分別為文學課、數學課、自然與地理基礎、手工課、烹飪課以及農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