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似飛聽到休沐的時候微怔了一下,他還以為古代天天都要上學堂。沒想到還有專門的休息日。
畢竟,現在的高成安與陳云尚可是只有早上會在學堂呆兩個多時辰,其他時間都在家里帶著,偶爾會學習,偶爾與同窗出游,還有時候會直接睡一下午。
在何似飛這個只要打算做一件事就會沉浸下去的狂人看來,這種學半天休半天的生活,壓根用不上休沐。
不過,孫啟既然都這么說了,那么跟他同窗的高成安明兒個定然也休沐。
何似飛不著痕跡的皺了皺眉,他明兒個打算去書肆呆一個上午來著。如果高成安在家,那么他定然不能出去那么久。
何似飛原本對于讀書認字的想法是順其自然,他有上輩子的基礎在,認字和練字都是不用人教的。
因此,他此前是想要先把四書五經背熟因為不管是哪位老師來教,學生的首要任務都是背書。
正是因為這個想法,何似飛才沒急著去找人拜師。
古代有個說法,叫文人相輕,其意思跟相貌毫無干系,說的是文人之間大都相互輕視。
既然有輕視,那一定有鄙視鏈存在。
何似飛不需多想,便能猜出其門門道道定然跟師承、家學淵源、文采、科舉成績等有緊密聯系。
后面那家學淵源、文采、科舉成績何似飛暫時都沒有,那么,他拜師一定得慎重。
何似飛在末世時就養成了時時謀算的性子,現下他又選擇走科舉這條路,自然從第一步就要精打細算起來。
試想,如果后來他真的靠科舉考出個名堂來,又有師承加分,那么定能早早的在朝廷混跡的如魚得水,說不定還有機會在史冊上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正是因為考慮長遠,看十步才走一步,何似飛才在賺到錢后沒急著去拜師。
他給自己定了幾個步驟,比如先了解大歷朝的風土人情,隨后再抄四書五經回去默背、默寫,在這期間再尋找縣城里風評好的夫子。
何似飛并沒有異想天開覺得自己會在縣城遇到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然后被對方收做徒弟,一步登天。
他找夫子只看重兩點,人品和人脈。
人品便是風評,人脈嘛,這時代只要是同一場考過科舉的,基本上都可以稱得上同窗何似飛覺得,就算他找的夫子在某年科舉考試中名落孫山,但說不定他們同一考場中有中舉之人。這樣,日后他如果要進京趕考,夫子還能幫自己寫封名帖,去拜上一拜。好歹也算沾親帶故的。
現下,縣學招收蒙童這個消息卻完全打亂了何似飛的計劃。
有哪家先生的風評能比得過縣學教諭又有哪家先生的人脈能強得過縣學教諭
畢竟先生一般只有一人,而縣學教諭,那少說也得十幾位。
并且,只要進入縣學念書,不管此前有沒有拜師,都可以將縣學學政認為先生。一縣學政,何似飛類比了一下,在末世之前,應當算某地教育局局長了。
因此,何似飛對于進入縣學一事,可以說是勢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