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初員的呼吸隨著這雙靴子的步步逼近而逐漸輕緩,等到喬影少爺走到他面前,喬初員才發現自己居然在不知不覺間屏住了呼吸。
他實在太緊張了。
找到拜師門路是喬家老爺將他分派給喬影少爺后,少爺吩咐他做的第一件事。
可這件事拖延至今,已然接近兩月,他還是毫無進展。喬初員的心已經完全提在嗓子眼兒,等待少爺降下責罰。
不知道是鞭笞,還是打板子,亦或者少爺盛怒之下將他掃地出門。光是想著這些責罰的可能性,喬初員就頭皮發麻,后脊冒汗。
“光是跪著有何用,說說你打聽的結果。”聲音如清泉撞石,好聽至極,不似其他這年歲哥兒聲音的陰柔,反倒帶著一絲久居上位的漠然和冷意。
在喬初員面前站定的少年覷了他這幅姿態一眼,便收回目光,語調不耐。
喬初員不敢抬頭,立刻將自己幾次三番與余明函府管家的談話的事情交代清楚,不敢有絲毫隱瞞和夸大之詞。
“十多年前,屬下曾在綏州與余府管家余枕苗有幾面之緣。因此,早在余老剛說自己要告老還鄉,收一弟子之時,便私下里聯系了余枕苗。”
喬影聽到這里,微微頷首,眉眼中的神色未曾有絲毫變化。畢竟,他從未指望過喬初員能把事情辦成。
其實,以喬影的身份地位,原本不用這么拐彎抹角的找余府管家來勸說余明函的。
只是
只是當時余明函老先生在金鑾殿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直言自己要告老還鄉,抹了陛下的面子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陛下雖然開口摘了余明函的烏紗帽,但還是欣賞此人的才華,想要留他一用,可余明函這人倔脾氣上來,并不領情。再加上他此前任職為太子太傅,現下被除官后,居然說要回鄉重新收一弟子。
太子的老師回鄉去收一泥腿子徒弟,這怎能讓皇帝不震怒。當場就準了余明函告老還鄉的折子,讓他趕緊滾。
喬影有一姐姐在宮中位至貴妃,深受陛下寵愛。
喬貴妃知道自家弟弟欽慕余老先生學識,便偷偷探了陛下口風,并且將此話轉給喬影“師承余明函者,一輩子就跟他一起種紅薯,不得入朝為官。”
喬影此人,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從小就在金磚玉砌中長大,從來不知道害怕為何物。他仰慕余明函,將他所著的史記翻看了又看,自是非常想拜在余老先生門下,聽他教誨。
別人倘若聽到皇帝這句話,肯定會立刻打退堂鼓,不再糾結拜師一事。
但喬影思想清奇,很會鉆話語漏洞。
他想,別說自己壓根就不想入朝為官,單單是朝廷規矩,就不允許哥兒和女子入朝為官,他就是單純喜歡詩書經義,才想去念書。因此,余明函關門弟子這個位子此事豈不是為他量身打造的。
喬影是個行動力很強的人,他想要拜師,立刻就去找人牽繩引線。
不過,如同喬影一般膽大之人,在京城顯然極為罕見。陛下都讓余明函趕緊滾了,大家都擔心與余明函牽扯過多會惹得陛下不快,因此,官員們并不敢登門送別余明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