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學會拿著雞毛當令箭”
張來富“好不容易有個好政策,總不能不用吧對了,來貴去了沒”
“沒有。要不我去來貴家問問”
張來富點頭“你去。讓他們少吃點。趁著能賣錢趕緊賣,回頭不能賣了再留著自己吃。”
“行”來富家的立即去找她弟媳婦。
殊不知村里像她和來富這樣認為的人還有不少,以至于下午兩點小芳家門口和橋上都站滿了人。
張支書讓大家分站兩旁。
有村民就忍不住說“我們的東西都是好的,你放心吧。”
張支書搖頭“不是不放心你們。今兒我們剛到農場,農場的人就說咱們村富得流油。小芳跟大伙兒說,這些東西都是咱們省吃儉用省出來的。你們,我數一下,五六十口子,比菜市場的人還多,再說咱們窮誰信啊。”
“愛信不信”有小青年立即說。
張支書笑著說“你不想天天晚上起來攆小偷,那就把東西放車上。”
此言一出,眾人都想到“財不外露”。
寒冷的冬日,溫暖的被窩多舒服啊。
精力旺盛的年輕人也不想半夜爬起來。
“那咋辦啊”
張支書“賣魚買肉和賣青菜的上前。賣雞賣鴨賣蛋的等明天。”
“明天不許賣了咋辦”有村民忍不住問。
張支書呼吸一窒,“上午你干嘛去了”
張老九忍不住說“等著看咱們的笑話呢。”
“你你別胡說”那村民急的臉色漲紅。
老九反問“我胡說你結巴啥”
張支書抬手“好了,都少說兩句。要么聽我的,要么自己去,別跟我們擺在一起。”
自己去可不敢。
那村民立即說“那還是明兒吧。天氣冷,這些雞蛋一時半會兒也放不壞。”
張來貴的媳婦問“我這塊肉有兩斤,要不要從中間割開回頭人家問起來,我就說幫鄰居賣的”
張支書點頭“也行。讓屠夫張給你割,他的手準。”
張屠夫也在,他好豬下水,所以也拿兩斤肉出來賣。
于是先把他家的割開,隨后割張來貴的,最后又把其他人家的肉分成小快。
張支書又檢查一遍,讓村民把大魚換成小一點的。
有村民忍不住問“魚還有講究”
張支書“收購站的人要是敢過去數落咱們,就說大魚都給他們了,還想怎樣。”頓了頓,“都記住了沒”
眾人連連點頭。
并非張支書考慮太多。
清河說小吧,轉一圈得一個小時,說大吧,只有一條商業街,就是供銷社門口的那條路。
今兒恰逢周末,家家戶戶都閑。
那么多人拎著雞魚肉蛋穿街而過,以至于不過中午就傳遍各個角落。
別說收購站的人,就是在家帶孩子的張小草都知道了。
結果就是他們到街上,剛把東西擺出來,就有人問“這些東西哪來的”
問巧了,正好是張來貴。
張來貴可是個精明的,瞧著對方長得人模狗樣,不像無業游民,立即不客氣地說“你家的”
對方噎住。
好半晌憋出一句,“你這個大爺說話怎么這么難聽。”
“那你讓我咋說明擺著的事你還問,吃飽了撐的”
那人心梗,“你你,真是你們家的”
張來貴給他一記白眼,讓他自己體會。
那人頓時不敢在這邊待下去,轉向另一邊。
張支書提前打了預防針,大伙兒都有心理準備,他不問價格問東西哪來的,結果一個比一個說話難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