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弗勒爾的藝術類競技運動被稱之為為最強王者,體操、花樣游泳、花樣滑冰等項目均榜上有名。
金牌帶來了關注度,項目美感又引來了話題,在狂轟亂炸的媒體報道下,就算對體育再不關心的國民,也會知其一二。
司空夏從商務車下來時,不可避免受到一些視線的洗禮。
如果在平均溫度零下一度、路上行人基本裹著大衣低頭行走的市中心路段,有這么一群身穿同款紅白羽絨服的隊伍出現在體育館外、邊上還有攝影師跟拍的情況
確實會被多看兩眼。
但只要停駐多看幾秒,就會發現鏡頭只跟司空夏,其他人并不納入畫面之中。
“保安說攝像不能進去,辛苦幾位老師在車里等一等。”領隊終于拿到了臨時出入證,招呼其他人上車。
司空夏也跟著禮貌致歉,隨大部隊上了領隊的車。
待車緩緩駛入體育館的停車場,領隊熄火時從內后視鏡看了司空夏一眼,打趣道“你臉色輕松不少啊。”
聽著隊友們的笑聲,司空夏撓撓臉有些窘迫。
hctv5打算開創一個新欄目,選題就是切實走進冬季運動員平時的生活中以“年”為時間單位,拍攝運動員們一個賽季起伏的生活紀錄片。
經過全部冬季運動項目的層層篩選,最近一年名聲大噪的司空夏妥妥入選。
國家隊接到邀約后欣然同意,能擴大對花滑的宣傳簡直求之不得,從人才儲備的擴充到國家經費的申請都會更容易一些。
在邵志國的積極促成下,司空夏的父母簽了合同,在20112012賽季中,電視臺將會開展為期一年的“司空夏拍攝計劃”。
生活紀錄片的拍攝與公開場合的拍攝不同。
后者是在賽事期間才有的合法拍攝,踏出體育館或者結束賽事后,就不會有過多關注度干擾生活。
但前者,二十四個小時起碼有十個小時都暴露在鏡頭之下。
就是昨天在飛機上枯坐打盹的漫漫長途,攝影師都取材了一個小時,更別說今天他們大部隊過來比賽場館踩點,簡直就是如影隨形。
為了素材的有效性,司空夏還不能和大部隊坐一輛車,她是另外單獨和攝影團隊坐了商務車來的。
可不就是一脫離鏡頭,神色立刻就輕松了么
“別太在意,很快就能習慣了。”丁沐爽朗一笑“反正他們會剪輯。”
司空夏接收了這位傳奇師哥的善意,小聲嘀咕道“那后期也會剪掉吃飯走動的無聊素材吧。”
丁沐倒也有倒也有閑心和她探討這問題“也不一定,普通人對運動員的衣食住行都有天然好奇心,畢竟平時少有接觸,在我那年代,運動員和明星都一樣神秘。”
司空夏點頭,覺得也有道理。
不過師哥八四年出生今年才二十七歲,用“那年代”來形容不至于不至于。
這會龍瑩潔出聲提醒道“教練說掛好運動員證。”
“哦好。”司空夏在包里掏了一下,對方順手幫她拿過保溫壺,看她把運動員證戴上了才遞回給她。
兩人自然的互動換作之前絕無可能。
但因為這次弗勒爾分站賽只有女單和雙人滑有名額,在攝像頭時刻對準之下,她們同住一房間,從尷尬到破冰,也是一切盡在不言中將之翻篇的默契了。
場館后臺還有一些凌亂,但大體可以看出動線分布。
傳說中新增的流動采訪區設置在運動員的必經之路,用欄桿設了一條單行道。
主辦方解釋說,鑒于之前媒體的數量,為了分擔混合采訪區的壓力才弄了個流動區。
這樣進不去混合區的媒體可以在流動區等候,每次采訪限時一分鐘,也方便他國媒體采訪當然運動員也有拒絕被采訪的權利。
穿過幾道連通各個區域的木門,前方豁然開朗,同時一股冷氣迎面撲來。
司空夏幾步走上臺階,諾大而通透的冰場頓時呈現在眼前。
抬頭看去,整整齊齊的觀眾席一直延伸到場館天花,巨大的天幕玻璃透出溫潤的天光;而中央吊下的四個面顯示屏,有序的切換不同場地、不同角度的畫面。
“好多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