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以及土地,簡直就像白送一樣廉價。
自己在這個時候提出租賃七十年土地應該沒有任何問題。
而修路的錢,甚至可以直接抵扣掉七十年的租金。
免費為地方修路,而且還是高規格的高速公路,甚至不排除去修專門的鐵路。
在這個想要富先修路的年代,沒有任何地方會拒絕林平的這一番好意。
人們不知道在二三十年后,土地價格跟人力成本將高到不敢想象的地步。
在今天花一塊錢,在三十年后至少能取得一千塊的豐厚回報。
而且這不僅僅是金錢上的布局,這不是一場簡單的投資。
更重要的是節點的布局,產業分配的布局。
在整個市場一窮二白的情況下,林平完全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建立自己的零售業帝國,以及原產地壟斷性的承包跟租賃。
在當下這個年代,如果能把各種各樣的原材料生產地全部租賃或者承包下來,那么即便國外的品牌進入到國內,他們也會因為采購不到原材料而被迫低頭。
全世界任何的零售產品,永遠不可能全部依賴進口。
百事可樂跟可口可樂這樣的大企業,也要在全球新建生產基地,才能維持住他們的超級霸權。
如果所有的可口可樂跟百事可樂,都需要從北美地區通過空運或者海運的方式用給全球,那么他們的產品根本不會有任何的價格優勢。
任何地區只要有一家本地企業生產可樂,就會有價格優勢把這兩家企業阻擋在國門之外。
即便也會有少量的市場被這兩家企業蠶食,可是消費者永遠都會用自己的腳去投票。
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喝得出百事可樂跟可口可樂到底有什么不同,甚至在九十年代左右,國內的可樂品牌多大十幾個。
有誰能夠品嘗得出這十幾個品牌可樂到底有什么區別
且不說這些可樂有什么異常,或者不同。
對于很多喝紅酒的人來說,面前給他擺放一百只紅酒,他都未必能夠嘗得出每一瓶酒的細微差別。
而對于那些不經常喝紅酒的人來說,即便給他拿出一瓶八二年的拉菲,再拿出一瓶長城干紅,或者張裕解百納。
普通消費者未必能夠品嘗得出三者之間到底有什么不一樣
而對于那些不常喝白酒的人,他們只會覺得白酒很辣很難喝。
即便是啤酒,即便每年夏天都擼串喝啤酒的人,也未必能夠品嘗得出幾個品牌到底有什么差別。
正是因為普通消費者對于這些產品的不夠了解,尤其是品嘗可樂的時候,一旦無法分別本土的可樂品牌跟百事可樂以及可口可樂有什么區別時,價格就成了唯一的決定性要素。
哪個品牌更加的便宜接地氣,哪個品牌自然就會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而為了降低自己的售價,讓自己的售價符合當地民眾的收入水平。
即便是百世或者可口可樂這樣的大公司也需要在當地進行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