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時平時會練,但他主要是記同一個字組成的常見詞,像彈琴和彈冠相慶就經常會考,不過也不能看太多次,看的次數多了真的會搞混。
默寫題這次總算沒有“戶樞不蠹”這種變態句了,考的依然是老師們熱愛的龜雖壽,“老驥伏櫪”那句翻來覆去地考,紀時感覺曹操的觀滄海和龜雖壽真的經常被考,大概是太經典的緣故。
還有龔自珍的己亥雜詩,這次雖然沒考,紀時估計下一次又要開始了。
他們這次的默寫題還有周敦頤的愛蓮說和孟子里的“二者不可得兼”那句,默寫上整體沒有設置什么難度。
當然,到了文言文理解,紀時終于開始感受到老師們的森森惡意。
這次的文言文理解,不是一般的難。
有一道題是對于原文語意的理解,在沒把整篇文章讀明白的情況下是很難選出來的,但問題是文章本領就很有難度,生僻字比較多,逐字逐句理解并不容易。
后面還有一道要求翻譯原句的題,紀時也覺得不簡單。
他古文上的造詣本就不太行,平時試卷出得簡單,他倒并沒有在文言文理解上糾結太久,但這一次,紀時的的確確感受到難度了,他懷疑是上次聯考卷子出得太簡單,教研組的老師們怕他們驕傲,特意再加點難度。
紀時帶著猜測,又認真把全文讀了兩遍,才把這篇文言文理解題全部做完了。
但這篇文言文理解題卻擠占了他寫文章閱讀和古詩詞鑒賞的時間,這兩篇的難度和平時月考倒是相當,紀時花費的時間和平時差不多。
讓他感動的是,這次老師們總算沒選那種讓人云里霧里的文章,居然節選了一篇記敘文的段落,雖然記敘文中人物的方言和行為紀時也不太理解,可他至少明白主人公在做什么,不像之前的閱讀理解,他一篇文章讀下來都不知道作者想表達什么。
作文依舊是一篇記敘文,他們下半學期這么多次月考,每次月考最后的大作文都是記敘文,一篇議論文和說明文也沒有考過,蘇省并不是不考這幾種文體,但放眼近幾年的高考作文,考議論文和說明文的情況很少,老師們在練習和考試上自然也有側重點。
不過和平時不一樣的是,這次的作文居然是以寓言引出的,大意是森林里的動物們弱肉強食,都以自己的生存理念延續著自己的生命,每個人也都有屬于自己的生存理念與技巧,請以此為題寫一篇作文,文體自選。
高考其實也會強調文體自選,但有些文體一看就不適合寫議論文或者說明文,自然還是以記敘文為主。
紀時輕敲著筆帽,在草稿紙上寫上四個大字生存理念。
他忍不住思維發散,這篇文給曾泰然寫,他又會把他爺爺怎么樣
其實這樣的作文挺難寫的,畢竟生存理念這個概念的涵義有些大,就像去年的好奇心這篇作文,看起來很好寫,但這樣的題目實在是太大了,反而很難找到合適的切入點。
生存理念,也就是人類生存的理念。
紀時皺眉陷入了沉思。
剛剛寫那篇文言文題已經浪費了很多時間,留給他思考加寫作文的時間只剩下50分鐘,紀時想了五、六分鐘,都沒想過該怎么去把這樣的一個題目寫好。
光是寫好可能都有些難,更別提寫出亮點和吸引力。
教室里的鐘一分一秒不斷流逝著,紀時的筆依舊圈在生存理念這四個字上。
作為人類的生存理念,用這種題目來考高中生不覺得太大了嗎
紀時的目光不由盯著后兩個字理念。
如果說生存是一個實際的概念,理念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他既可以指人的思想,也可以指品德,道德,至少在高中生的作文里,它必須是一個正能量的東西。